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docVI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doc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选择题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 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解析】选A 本题考查明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特征是“雇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题干所给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明后期太湖地区多以纺织为业、苏州盛泽镇多以丝织为业、松江多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多以制瓷为业,故体现的是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C、D两项与题干不符,故选A项。 (2014·钦州模拟)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地区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答案解析】解析:选A。民营手工业在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原因在于自身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这恰是官营手工业的局限性。官营手工业技术仍占优势,排除B项。分布的地点不是决定其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地区的选择还是源于市场因素,排除C项。明清制度的腐朽是其阻碍因素,排除D项。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答案解析】《 解析: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周代制度并未被后代严格奉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活动,并非政治制度,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C项错误。材料中统治者重视农桑,反映出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 (2014·贵港模拟)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  ) 汉文帝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侍以生也” 宋朝李靓 “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②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 ③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④农本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解析】解析:选C。由“农,天下之大本也”等信息可判断④正确,由“国之所宝,租税也”可判断③正确;①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答案解析】D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分散性和脆弱性的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答案D。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解析】A 题干中的甲骨文卜辞主要记述的是商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而大量的“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说明卜辞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相当的关注。选项中的A项反映了题干的这一内容;B项是对题干理解有误,题干列举的卜辞中的内容说明了当时人们对农业丰收的迫切愿望,收成不在于有无祭祀活动;在当时社会生产的组织者是商朝统治者和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们,所以C项不正确;题干没有提到自然环境恶化的问题,D项错误。 《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适时收割 D.因地制宜 【答案解析】B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这强调增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解析】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从材料中知道,元代妇女从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衣服。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