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y_jy0301-会计准则变化精讲-18材料.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 会计准则变化精讲 【教师提示】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2014年八个准则的变动情况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问题解答第7号的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主要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主要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主要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主要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14)主要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14)主要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主要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变动   一、企业会计准则(2014)主要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主要变动   (一)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原2号准则正文中并未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做出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明确长期股权投资主要包括四类:   (1)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2)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3)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4)投资方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现行准则明确指出,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的投资;   (2)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的投资;   (3)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原2号准则讲解中的第四类权益性投资不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 (二)关于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键性概念保持一致的问题   现行准则与合并财务报表、合营安排等准则项目有着紧密的联系。   现行准则明确规定在确定“控制”、“共同控制”和“合营企业”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进行判断。   (三)其他修订   现行准则整合了已发布的解释公告、年报通知等文件相关规定。   1.明确规定投资方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时,投资方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取消了原准则中以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为限的规定。   2.明确规定了投资方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如何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净资产变动的份额。   3.明确规定了投资方在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方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 4.明确规定了投资方因追加投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5.明确规定了投资方因增加投资或减少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发生变化的会计处理,即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随着以上变化相应在成本法、权益法之间的转换衔接,以及改按22号准则核算的衔接规定。   6.删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投资的要求;   删除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确定初始投资成本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主要变动   合营安排是财政部2014年准则修订中单独制定的一个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与原有准则中的相关规定比较,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营安排的分类发生变化   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对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经营和合营企业进行了讲解。   现行准则正式引入了“合营安排”的概念,将上述三类重新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两类。 现行准则针对合营安排中的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进行分类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指引。   通过对合营方在合营安排中的相关权利和义务的分析,来判断该合营安排应当被分类为共同经营还是合营企业,而不是像之前将通过设立被投资单位而构建的共同控制一律划分为合营企业。 (二)完善对“共同控制”判断的指引   现行准则完善了共同控制的定义,对相关表述做了补充,同时补充了对共同控制判断的应用指引,这些指引将会对我国会计实务工作中关于合营安排的处理提供更为明确的理论依据。 (三)首次提出“单独主体”的概念   现行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中的相关内容衔接,首次引入单独主体的相关概念,即单独主体是指具有单独可辨认的财务架构的主体,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