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全县历史....docVIP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全县历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全县历史....doc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全县历史... 县委: 根据中共XX县委批转的《XX县人大常委会20**年度工作要点》安排,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联系教科文卫工作的副主任为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通过听、看、查、访、议的方式,深入全县8个乡镇XX县旅游局、县历史博物馆等部门和单位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情况 (一)全县历史文化资源的总体情况。XX县历史悠久,从大庄乡大河边村楼梯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距今约 8000年)人居洞穴遗址看,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马龙设置铜濑县,马龙正式纳入中央建制,是古代中央统治阶级在云南最早设置的县治之一。XX县历史博物馆现有国家二级馆藏文物3件、三级15件。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保护名录三项、市级十七项、县级二十二项;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50个。 1、三国文化。马龙曾经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的古战场,留下了诸葛山、马草凹、四旗田、堆米山、带砖桥、关索岭等地名、传说。诸葛山中有诸葛箐、诸葛龙潭、白龙庙、烽火台、哨所、壕沟、诸葛亮看图石等景观、遗址。关索岭据说是诸葛亮南征时,七擒孟获最后一擒的古战场,是诸葛亮与孟获会盟处,因关公的小儿子关索在此驻兵得名。 2、爨文化。据《新篡云南通志》等文献记载,马龙曾是爨文化的中心区域,阿田可 的《韪书》是马龙作为爨文化的中心区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重要标志,彝族火草褂服饰、火葬墓群、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马龙作为爨文化中心区域的依据。 3、古代建筑文化。由于马龙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以路、桥、民居、寺庙为主的古代建筑文化。(1)古驿道。秦修五尺道,从宜宾至曲靖,西汉时从曲靖延伸至昆明,途经马龙响水河等20余个地方;明修建贵州至云南省的驿道,称 “通京大道”,基本沿着五尺道,在马龙境内长达60公里,其中以黄土坡、关索岭一带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此外,马龙还有至陆良、寻甸、三岔至白塔铺、红庙至九乡四条通临近州县的驿道。(2)古桥。有记载的马龙古桥有24座。最早的建于明代,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马鸣乡的风雨桥、马过河镇的虎度桥、王家庄镇小河村的三官桥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3)古民居。马龙古民居大多已损毁,只留下遗址,如大庄湾子村土司遗址、曲宗古城遗址;有的无法考证,如铜濑、同起县城、耶城等。现存古民居主要有县城老街、黄土坡、红桥等清代建筑群和大庄孙氏大院、月望高房子、吴官田湛区长四合院等民国建筑,其中黄土坡清代建筑群和月望高房子价值较高。(4)古寺庙。马龙有记载的寺庙有39处。全部毁于明、清或“破四旧”时期,现存寺庙都是近年来的建筑。如香炉寺、正觉寺等。 4、古代丧葬文化。彝族是马龙境内历史最悠久的民族,火葬是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经考古发掘出的火葬墓群有大庄湾子村火葬墓群、月望寻达村火葬墓群、羊角山火葬墓群3个。汉族等民族主要为土葬习俗。土葬墓有“梁堆墓”,位于伯刻山下,为魏晋时代所葬,是在马龙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墓葬;建威将军墓位于旧县高堡村委会下南屯村东北的狮子山,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0年),刻工精细、造像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月望松溪坡水库边的妯娌墓,墓碑立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42年),兄弟妯娌四人合墓实为罕见,以“生前同屋,死后同坟”在当地传为佳话。 5、古代军屯、民屯文化。由于民族区域和特殊区位,马龙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许多战争事迹,XX县名“麻笼”彝语就为驻兵之城,形成了独特的军屯、民屯文化。马龙现在仍然使用的100余个带田、营、屯、旗、所、驿、铺、关、哨、站、堡等的村名见证了这一历史文化。 6、餐饮文化。由于马过河特有的区位、交通优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马过河风味”,烹调技艺传统独特,既不同于川味的浓烈,又有别于传统滇味的酸辣,麻、辣、鲜、嫩相宜,色、香、味俱全,远近闻名。 7、红色文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XX县境,留下了“十个鸡蛋的故事”、“红军树”、“红军烈士墓”、“红军水壶”、“苏维埃新中国万岁”标语等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和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1949年由“马龙民军”整编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马龙游击大队”为全国解放进行了艰苦斗争,现今在马龙大庄乡还保留游击队整编场所、遗址。新中国成立后的剿匪、征粮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在XX县城南五烈士墓建有纪念碑,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历史名人美文。马龙自古“户习诗书,人多俊秀”。除了爨人爨崇道及后代阿田可 外,据旧县志载,从明代永乐到清代光绪的4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