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东亚太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经过先民创造性的劳动,原始农业很早就在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出现、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中国农耕文明首先在中原地区达到很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发展面不断变化的,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表现形式。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摹本形态 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使自耕农经济不断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反抗,地主与劳动者之间的依附关系日益松弛,租佃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农耕经济更加成熟。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君主专制统治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臻成熟。自耕农出现以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
村的主要经营方式。
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神农氏对各种野生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
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在半坡遗址中,发现多处粟的遗存和炭化的菜子。此外,还出土一批幼体猪骨。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也发现有大量的稻谷遗存和家畜骨骸。这些都是中国原始农业、饲养业达到一定水平的有力证据。
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从耒耜到曲辕犁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三个优点:一、曲辕和犁褩的出现,淘汰了犁衡(肩轭)。这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二、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三、犁底修长,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利于水田使用。
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开招聘编外人员1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环境微生物学》电子课件 2进化.ppt VIP
- 13S201_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_消防图集(1).pdf VIP
- 甲亢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指导.pptx VIP
- 15ZJ512 卫生间和厨房.pdf VIP
- 2025铣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精练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docx VIP
- 2025-2030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docx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叶》教案反思.docx VIP
- 2025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pdf
- 小学体育课程中民间体育游戏的发掘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