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域旅游经济创新发展程序.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县域旅游经济创新发展案例研究 一、传统旅游强县旅游创新发展 (一)江西婺源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1、旅游模式创新 将一个县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打造,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团开发,形成“一个公司、一张门票、一个品牌”的格局。由一个企业做一个县的旅游业。 2、品牌创新 婺源县委、县政府依托生态与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品牌,把旅游业定位于第一大产业重点扶持培育,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团开发、品牌打造”等手段,走出了一条被旅游界誉为“婺源模式”的发展之路。 科学定位,规划先行——根据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历届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4个层次的规划: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公路沿线乡村建设控制性详规和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规划。 3、营销模式创新 强力营销,打响品牌——借助境内外高端媒体聚焦婺源,并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民俗风情展示”、“民间灯彩巡演”到“农家小院做客”、“婺源乡村过大年”、“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节庆活动。同时,强化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先后赴北京、上海、香港等20多个主要城市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客源市场进行宣传推介,与600多家旅行社成为友好合作伙伴。 4、生态与文化的珠联璧合 婺源每一座断墙,每一座凉亭都有自己的文化,它是一道茶,一道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茶,这道茶要慢慢品。婺源的文化是很深邃的,一般的旅游者匆匆来一两天不能够体会,需要仔细品赏、慢慢体会。 (二)福建泰宁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区,是福建省继武夷山之后的又一拥有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县,位列福建旅游前三名。 1、政府主导 泰宁实行明确的政府主导型战略,由于几届县委、县政府的接力,持续运作,持续提升,持续发展,锲而不舍,使泰宁旅游走出了一条清晰的有价值的路径。 2、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 泰宁首先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先后将“大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更名为“泰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泰宁国家地质公园”。二是面向公众公开征集并推出“水上丹霞、灵秀泰宁”的主题口号。是进行了以“泰宁”为主题的市场营销。 党政领导亲自带队,到长三角、珠三角甚至国外等客源地进行市场开拓,还制定了大型专列、包机和组团累计奖励等政策,采取放开地接、区域联手、上门营销等做法。特别是利用举办世界地质公园开园揭碑仪式、京福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庆典、中国丹霞(泰宁)文化旅游节等主题活动机会,强力开拓市场,增加客源总量,把“泰宁”这一强势品牌载体转化为显着的市场开发和游客输入效应。 他们尤其重视利用国家级媒体开展特色营销,在福建省第一个慧眼识英雄,每年把上千万元的广宣费主要投放到央视的《请您欣赏》、《朝闻天下》、《大好河山》等栏目上,“水上丹霞、灵秀泰宁”的主题形象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打响。 (三)广东增城 增城市是广东的一个省辖县级市,增城市于1993年12月撤县设市,由省委托广州市代管。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市区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总面积1616平方千米。总人口81.03万人(2008年)。 1、准确确定发展主题 确立了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地位,营造乡村旅游发展大环境,树立起“荔乡仙境生态健康休闲游”的旅游形象品牌。将北部定位为限制工业开发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创建国际化的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在保护好北部青山绿水和饮用水源的前提下,注重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借助强势,变砍树为看树,变山区为旅游区,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扶贫方式促进北部体育运动休闲、会议度假休闲、旅游地产休闲等项目发展。 2、公园化战略 树立了“保护也是发展,发展促进保护”和“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理念,用公园化的理念和文明特征来统筹城乡建设。全面优化生态环境,让增城处处像公园。变“重物轻人”为“见物见人”,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乡”。 3、全县统筹规划 坚持“面、线、点”结合,“面”是把整个增城打造成国际化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珠三角生态优质生活圈、广州东部生态游示范区、广州的后花园。“线”是由南至北,打造凤凰城至白水寨、鹤之洲至湖心岛两条旅游景观大道。同时沿线配置80公里自行车休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