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及名词程序.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建筑的名词解释 知识积累 2008-06-07 15:31:47 阅读14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 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 “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 单杪单昂五铺作: 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 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 实物: 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 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 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 〖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 分类: 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一斗二升对麻叶和一斗三升等简单的,翘昂式的,品字的(每昂),还有一种溜金斗拱,是清皇宫,祭坛等重要地方才可用。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 一般称“X翘X昂X踩”。翘相当于宋式的杪(华拱出跳数),昂同,踩基本是出跳数乘二加一(里外同时出跳)。 踩,翘、昂每支出一层,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叫【一踩】。 单翘单昂五踩:注意其中的假昂 五踩重翘品字斗拱: 其余几种手头没有图片。溜金斗拱我在先农坛仔细看过,外侧与翘昂的一样,内层如同一个很长的昂尾,顶在金檩下面,其实整个昂是一个折形木,不像唐宋那种直昂承力起杠杆作用,难怪学者说其结构不合理。 明清斗拱实物,北京基本满街都是。 东南大学建筑系制作的模型 刹 佛塔顶上所立之柱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为刹。原为佛祖墓顶之伞盖,示尊崇之意,至中国则安于塔顶。佛寺、佛塔也可别称为刹。 腰檐 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 平坐 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殿堂型构架中的构件 叉手 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榑,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多见于唐、宋、元、明的建筑上 托脚 宋代建筑上各榑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榑的斜杆称为叉手,基于称为托脚。 平梁 宋式建筑位于脊榑下的梁,长二椽。 平棊 唐宋时使用的大方格天花,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