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未病之中醫综合外治法防治哮喘临床研究
新 技 术 项 目 申 请 表
名 称 治未病---天灸防治哮喘临床研究
申 报 类 别 □新技术 □新方法 √□新项目 □新成果
申 请 科 室 针灸科
协 作 科 室
项 目 负 责 人 文永茂
申 请 日 期 2011.6.28
医 务 科
一、申请项目国内外开展现状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管慢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问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属中医“哮症、喘症”范畴。国内,目前西医治疗多应用激素类药物、受体激动药和茶碱类药物治疗,但毒副作用大。中医认为其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多因痰饮内伏,风寒袭肺,痰湿壅阻,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哮喘日久,肾气虚衰,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表现。经调察,我国城市居民的发病率为0.5%~2%,农村高于城市,而儿童又多于成人。因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危害,因此,预防复发,是本病防治的最主要措施之一。西医诊断
参照1997年第二次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全国哮喘会议(青岛)上提出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按非急性发作期哮喘临床症状分度:①轻度咳喘症状每周≥1次,但天天<1次,发作可影响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②中度每日有咳喘症状,发作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③重度咳喘症状发作频繁,严重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受限,夜间哮喘症状发作频繁。
中医诊断、辨证分型、病情分度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中医诊断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以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声为主症,发作的季节性较强。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
2.中医辨证分型 发作期:a.寒哮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痰白黏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b.热哮证: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痰黄稠厚,咳出不利,汗出,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缓解期:a.肺虚证:畏寒,自汗,面色咣白,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天气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b.脾虚证:常咳嗽痰多,食少脘痞,便溏,倦怠,舌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c.肾虚证: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18~65周岁。排除有禁忌证的患者。禁忌证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者。
3.孕妇、血证、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药物制备
以清代《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4:4:1:1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为不超过2小时),把药末、姜汁按照一定比例(每8克药末加入9毫升姜汁)调和,并制成l厘米(l厘米(l厘米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用5平方厘米胶布贴于穴位上。 治疗方法
病人背对医生,采用坐位或站位,暴露背部,要求背部皮肤干燥不湿润。
取穴 肺俞、胃俞、志室、膻中。脾俞、风门、膏盲、天突。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背部穴位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小时,10天贴1次,,共次。
1.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疗效。
2.姜汁制作、储存严格把关。
3.天灸药物的调配,按照制定的比例。
4.背部皮肤应干燥,以免药物贴后脱落。
5.穴位定位准确。观察按照相应治疗方案完成全部治疗后进行随访,记录复发病情和复发次数,进行短期和长期预后评价。
四、开展该项目的工作基础(人员培训、设备、房屋等)及预试验情况(含需要医院支持情况)
所有人员均参加了2009年区内举办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门子PLC通讯.ppt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风力发电机组防腐规范.pdf VIP
- 卧式车床使用说明书.doc VIP
- 2025年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应知应会知识问答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docx VIP
- 广西桂林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VIP
- 2018年10月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doc VIP
- 疫苗采购管理制度.docx VIP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 ”规划》全文.docx
- 苏G02-2019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构造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