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enxue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1917-1949:迅速发展期
1917:发展的开端(质变)
背景和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新青年》(1915年创刊,原名《青年杂志》)
1917、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
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响应:“双簧信”
周作人:《人的文学》(1918)、《平民文学》(1919)
1918、5:鲁迅《狂人日记》(创作实绩,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0、1: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各校采用
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
1919年初:蔡元培、李大钊、鲁迅等,展开对以林纾(近代翻译文学先驱)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的斗争
1922年:鲁迅等展开对梅光迪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的斗争
1925年:鲁迅等展开对以章士钊(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为代表的《甲寅》派的斗争
1923年:新文学阵营内部,“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
新文学社团流派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宣言起草者)、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是“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强调写实主义。《小说月报》为实际会刊。
它打击鸳鸯蝴蝶派,着眼批判社会现实,忽略文学的娱乐作用(轻视通俗文学)。
创造社:
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田汉)等,主要倾向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25年五卅后为后期,增加李初犁、冯乃超、阳翰笙等。
语丝社:1924年创《语丝》,鲁迅是“语丝派主将”,成员还有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
未名社(鲁迅扶持)、南国社(田汉领导)、弥洒社(1923)、浅草-沉钟社(1922-1932,挣扎最久)、湖畔诗社(1922)。
新月社:
主要代表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自由主义作家,影响大,倾向复杂:1923年开始活动于北京,1924年建社,1927年于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坚持到1932年。倡导新格律诗,闻一多主张诗的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二章 鲁迅
毛泽东:“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和伟大的思想家”。 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民族魂”。
鲁迅精神: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硬骨头精神)、牺牲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其创作最先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中具有崇高地位。
将中国现代杂文推向新的阶段,与周作人一道,在1930年代形成深刻、犀利与平淡、闲适的两大相互对峙的高峰。
严家炎: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P62)
一 、鲁迅的四次人生选择
鲁迅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孤独痛苦的一生:伟人之路是一条孤独之路,最孤独的人是最伟大的人(思想超前不被理解,创业艰难道路坎坷,生不逢时经历复杂:家庭、爱情、婚姻、事业)。
第一次: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路学堂:弃科举而求“西学”,弃封建幕僚而求现代科技、文明。
原因:祖父的科场舞弊案,父亲被庸医所误而死。
在外婆家避难,受刺激,与农民孩子交朋友;为治父病,常出入当铺,饱受世态炎凉;家庭“由小康坠入困顿”; 立志反抗、救国;在南京新式学堂,接触自然科学、《天演论》,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二次:1906年春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其内容是弃医从文
“幻灯片事件”刺激,决心以文艺唤醒国民。与周作人等创办《新生》杂志,翻译域外小说,失败,深感孤独、寂寞。与朱安无爱的婚姻使他长期遭受感情的煎熬与痛苦。
第三次:1918年初在教育部任职时,其内容是由沉默的学者而至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1909年回国,1913年写文言小说《怀旧》反映辛亥革命,未引起应有反响,深感失望。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政治丑剧和文艺界鸳鸯蝴蝶派等浊流,使他深感孤单、寂寞和悲凉,因而以抄古碑、整理古籍“麻醉灵魂”。 “兄弟失和”加剧原本痛苦的心灵。(小说《铸剑》中复仇者宴之敖者之名即影射周作人的日本老婆羽太信子。)《新青年》编辑钱玄同约稿,重新燃起希望,为革命先驱呐喊,写《狂人日记》等,“一发而不可收”。
第四次:1926年“3.18”惨案后,离京南下后复返上海定居,弃进化论而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后,新文学统一战线分化,再次陷入苦闷与彷徨,写《彷徨》《野草》等。(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3.18”惨案后被通缉,南下寻求新路、追求真爱(许广平)。
“4.12”大屠杀轰毁进化论,接受历史唯物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