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与太极拳
中醫與太極拳
提綱 一、醫家與道家 醫道難分家
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 道家宗旨 醫家宗旨 道家也是醫家 不過只管自身 並不懸壺濟世
道家與醫家的關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醫道兩家的太極拳 養身妙方 護生之寶
華佗創五禽戲 醫家歷代護生之寶 張三丰創太極拳 道家傳世養身妙方 太極拳 五禽戲一脈
相承 太極養生與醫家養生 太極拳是醫道兩家共同的養身護生之瑰寶
一、 醫家與道家 醫道難分家
春秋戰國時期,中土思想活躍,百花齊放,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其中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是諸子
百家中最重要的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無為,齊物、逍遙”,其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兩千多年來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醫家(也就是現在的中醫)的起源更早,從中土先民摸索、嘗試用砭灸、按摩等方法來緩解病痛起,“中醫”就開始萌芽了,那些勇於探索的“醫者”,就是醫家的前驅。自古至今,醫家為漢民族的生存與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諸子百家之中,有些“家”是互相取法,相輔相成的,例如醫家與道家的關係就是如此。醫家指導思想的建立,吸取了道家宗旨的許多理念,尤其是道家“清靜無為”、“順應天時”、“法道自然”等思想,對醫家防病治病、保健延年有很大的影響及促進;而醫家“不治已病治未病”、“辨證論治”等觀念,也給道家的養生提供了思路和經驗。
道家的學說被稱為“黃老之道”,黃帝與老子都是道家的祖宗;醫家的學說與技能被稱為“岐黃之術”,除了上古的名醫岐伯之外,醫家還有一個祖宗,也是黃帝。醫、道兩家有共同的祖先黃帝,他們的關係可說是相當密切的。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七五《方術部》包括有“養生”、“卜筮”、“相”、“疾”、“醫”等類別。宋李昉等《太平御覽》的《方術部》內含“養生”、“醫”、“卜”、“諸卜”、“筮”、“相”、“占候”等門類。可見中國古代是把醫家與養生、卜、筮、相、占等都歸到“方術”一部,而“方術”先秦時就指“道術”,以上所列各類,都是道家要了解、掌握的內容,合格的道家,都學習、研究過醫術。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醫術從越來越龐大紛繁的“方術”中分離出來,不再與卜、筮、相、占、巫、堪輿、外丹、房中術等為伍,獨立而成專業的醫家。以上就是道家與醫家關係的變遷史。後世有“醫道同源”之說,就是從上述這些史料引申出來。
爲什麽專職防病治病的醫家,能從道家學到醫道?因為道家的學說裏,包含了許多防治疾病的“道”,這些“道”,不少是醫道共通的,有部份是值得醫家取法的。道家非常注重養生健體,益壽延年。他們不但注意生活環境、作息時令、飲食藥餌,同時運用導引、氣功、按摩、採補等方式固本培元,更通過修心自守,達致清靜無為、自由自在的境界。《莊子-盜跖》中有云:“不能說(通悅)其意志、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就是說,不能志閑少欲、保持愉悅心情、保養身體達致天年的,都不算是通曉“道”的人。按照這個要求,一個合格的道家,必須是個通達宇宙、自然、人生的智者,掌握人體健康奧秘的養生家。這樣說來,他們其實也是醫家,不過防治的對象只是自身而已。醫家與道家有相異之處,醫家專職為世人治病防病,懸壺濟世;道家關心的領域更廣大,“清靜、無為、修身、齊物”等道家的理念用於治國,民眾得以休養生息,成就了漢初的“文景之治”。魏、晉玄學與宋、明理學都吸取道家思想發展而成,佛家禪宗的創立也受到《莊子》一書的啓發。
醫道兩家既有追求健康和長壽的共同目標,研究的領域部份重合,智慧高者容易“越線”,不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著名的道家同時也是傑出的醫家,一代名醫同時亦是影響傳世的道家人物。歷史上這樣的人物不少,其中名聲卓著的有廣成子、岐伯、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等。
晉代的葛洪(284-364)是著名的道家學者,著述等身,其代表作《抱朴子》是最重要的道家經典著作之一,《道藏》和《續道藏》中收入了葛洪傳世的著作十三種;葛洪又是卓有成效的煉丹家,羅浮山還有葛洪當年“丹灶”遺址;同時還是東晉一代名醫、傑出的醫藥學家,有專著《肘後備急方》傳世。
另一位唐代名醫孫思邈(541?581?-682),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又是傑出的醫藥學家,史稱“藥王”。他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中醫歷史上極其重要的經典著作。他同時又是一名道士,曾居嵩山修道,世稱“孫真人”,除了善談老莊,還兼好釋典,是儒、釋、道皆通的人物。
醫中有道家,道中有醫家,有人一身兼兩家。看來,醫道難分家。
二、醫道兩家的太極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