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风物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宁风物志

《南宁风物志》·横县·文物古迹 一、伏波庙 伏波庙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平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珠江流域历史久远、工艺精美、最有影响的名胜古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汉建宁三年,北宋庆历六年重修,此后历代均有修缮扩增。现存的庙宇,为明清两代的建筑。原庙三进,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钟鼓楼、牌坊、前殿、回廊、祭坛亭、中殿、后殿,建筑面积990平方米。伏波庙气势雄伟,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浮雕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壁画清雅秀丽、意境深邃,长联短额、名人题词琳琅满目。伏波庙依山傍水,庙后天堂山连绵起伏,古木婆娑,庙前礁石林立,浪溅水飞。雨后放晴,庙宇清新洁净,绿叶青翠欲滴,与滩上绿水浑然一体,山水一色,织成了“乌蛮积翠”的绚丽美景。千百年来,伏波庙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和神奇的传说故事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及历代封疆大臣、骚人墨客前来游览观光。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伏波将军诞日,当地百姓以及方圆数百里的南宁、灵山、贵港、梧州、钦州等地群众都不辞辛劳赶赴伏波庙参加庙会盛典,山歌、师公戏、舞龙狮、道巫法事等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在这里会聚传承。2005年9月,“伏波庙会”被自治区文化厅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海棠桥 海棠桥位于横县横州镇西郊,始建于宋代,南宋淳佑六年(1246年)及明嘉靖十五年重修,清康熙十年易木以石,现存的桥体为清乾隆七年建筑。该桥长32米,宽4米,青石单拱结构,拱顶高1.7米,桥面浮土1.75米,拱宽6.3米。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号淮海,字少游)编管横州时,于桥畔祝生家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千古佳句,桥因此而美名远扬,成为横州的象征。北宋以来,与秦观有关的遗物遗迹如淮海祠、淮海书院、醉乡亭、海棠亭等遍布海棠桥一带,横州古八景“海棠暮雨”、“紫水呈祥”、“月江澄练”也在海棠桥附近,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在此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使海棠桥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形成了著名的海棠文化。1991年古香古色的横县博物馆在这里落成,使得海棠桥一带不仅增加了一个美丽的风景点,更重要的是馆内收藏和陈列着的横县各个时期的文物,为海棠文化锦上添花,吸引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和游人前来观赏学习。 三、应天寺 应天寺位于那阳镇宝华山(又名南山)中,原称寿佛寺,始建于唐代(618-907),宋代绍兴(1131-1160)年间重建,元、明、清续有修葺。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穿斗梁架,座南向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二厢僧房置两排,面积1000平方米,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横州志》、《徐霞客游记》载,明建文帝朱允炆靖难后,于横县宝华山寿佛寺隐居15年之久,于寺题额有“万山第一”、“寿佛禅林”并作诗多首,正统五(1440)年至老返京。此后寿佛寺遂改为应天寺。建文帝当年在此与寺僧、山民和睦相处,广施善事,留下了不少佳话,至今仍有圣种白毛茶、圣泉、红腰米、穿督田螺等为佐证。应天寺所处的宝华山风景奇丽,“山耸而奇,灵而秀,郁葱而伟丽,泓清而泉洌”(《横州志》),不仅圣迹遍布,而且仙迹漫山,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宝华朝烟”之美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四、承露塔 承露塔位于峦城镇(原永淳县县城)西南2公里的金龟岭上,横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古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永淳县县令童时明倡建。据传此塔为“镇水口”之用。原塔五层,取名“承露”,其意为“承天甘露”。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该塔为七层八面的棱柱体,高39米,正门南向,门书横批对联“天南福地”、“天外瑶台承玉露,云间琼树起金龟”, 宝葫芦刹顶。除底层外,每层都有方门圆窗各两个,上下层间门窗品字形布局。双夹墙,夹墙内设步级供游人登塔观光。墙内诗文题刻琳琅满目,字迹秀丽。整塔造型奇伟壮观,历为古永淳之象征和标志。几百年来,地方官员、文人墨客等登塔观光者甚多,留下了许多美句名篇。 五、李萼楼大院 李萼楼大院位于横县马山乡汗桥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初续建,共五座东西排列建筑,建筑面积约 2000 平方米。由于建庄园期间正处于战争时期,其建筑特点除有南方建筑特点外,为了防御备战,还设置了迷宫式的建筑。该建筑粉墙黛瓦,雕檐画脊,气势恢宏。木雕砖雕动物花草,栩栩如生;诗文壁画,琳琅满目,是横县乃至南宁市现存最完整、工艺最精美的古民居,岭南清代建筑的瑰宝。200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施恒益大院 施恒益大院位于横县横州镇城司街东二巷,是民国时期横州首富施恒益私人住宅,南北轴线二层楼结构,墙体承重式三平净式山墙,双眉式上月形拱门,二楼走廊、蔽檐为净瓶式绿釉陶瓶组合栏杆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