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研究方法的原理與經驗分享-教學資源暨教師成長中心-中山醫學.pptVIP

行動研究方法的原理與經驗分享-教學資源暨教師成長中心-中山醫學.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動研究方法的原理與經驗分享-教學資源暨教師成長中心-中山醫學

行動研究法的原理與經驗分享 主講者:張雪君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副教授 時間:10/12/2011 地點:中山醫學大學 大綱 社會行動的類型 行動者與能動性(agent agency) 例一、家族的社會流動 例二、 日久他鄉是故鄉 例三、 麥鄉 行動研究法的特色 行動研究法與課堂教學 行動者類型-宗教追尋者 類型: 1.虔誠的信眾 2.觀光客 3.綜合型 4.宗教啦啦隊 對這一群人而言,所經驗到的宗教儀式之意義與本質為何? 「行動」背後的意義 社會行動的四種主要形式: 1.目的理性式行動:採取精確手段以達成特殊目的 2.價值理性式行動:信守某一行為內在之價值 3.情感式行動:情緒行為 4.傳統式行動:出於習俗 一種行動有可能是上述幾種類型的 結合 行動者與能動性(一) 社會環境提供機會但也有其限制,因此行動者必須展現其能動性尋求限制中蘊含的可能性,掌握社會的機會與克服生存環境的限制 。 行動者有能力面對未預料且不斷更新的狀況,在不同的社會場域裡,社會行動者知道調整目標和手段來獲取稀有資源 。 (孫智綺譯,2002) 行動者與能動性(二) 例一、家族的社會流動 神岡鄉 陳五協家族 例二、 日久他鄉是故鄉 東南亞籍女性新移民 例三、 麥鄉 小麥文化產業 例二 新移民的動機:個案一 阿芳:「來台八年,小孩唸國一。娘家生活很苦,白天要幫父母工作,晚上還要做加工。鄰居很多嫁來臺灣,她們回去說台灣生活很好很幸福,老公很疼愛老婆。我是長女,還有個哥哥和妹妹,娘家生活很苦,應該要跟父母分攤這樣的狀況,要幫助我父母。」(越南籍) 新移民的動機:個案二 阿彩:「原來在家鄉幫父母種田,種田很辛苦。要走10公里去湄公河洗澡,湄公河裡有豬、羊,要跟豬、牛一起洗澡。我是女生,這樣太不公平了,會被看到... 自己的朋友嫁到臺灣,帶先生、小孩回去,快快樂樂的。臺灣生活過得很好,大家幫幫忙,不會欺負老婆。我跟媽媽說:『我要嫁到臺灣!』,我媽媽說:『好啊!看你自己!』」(柬埔寨) 迎娶新移民的臺灣先生 描述他前往越南迎娶的情形: 「一個禮拜內閃電結婚,距離胡志明市三個小時的車程,坐小船、小車過去。洗澡是在外面洗澡,因為你是台灣人,所以給你一塊布圍起來。當地人水噴一噴,香皂抹一抹,跳到河裏就洗好了。上廁所也是很克難,圍著木板,下面有一條小河,就蹲在木板上面…」 南越地區:胡志明市 位於湄公河出海口的港口,逐漸發展成國際商港以及越南第一大城。 原來的名稱是「西貢」 ,1975年越共打敗南越政府將此地改名為胡志明市,以紀念越共領導人胡志明。 法國人在越南統治時期的政治中心, 由南向北擴張其勢力。 法式建築:大教堂、百年郵政局、市政廳 (顧長永,2007 : 143-145) 例三:麥鄉 研究步驟 發現問題(來自實務經驗、現有理論、社會脈絡) 界定與分析問題 閱覽文獻 草擬計畫 知識類型:實務知識 (practical knowledge) 屬於Michael Polanyi 所說的隱微知識(tacit knowledge) 。 擁有知識的人所知道的比能說出來的多。 這種知識隱藏在身體和腦裡,很難捕捉、很難歸類,因此也很難教導。 (資料來源:陳美玉,2002: 43; 畢恆達,2005: iv 。) 教室行動研究 面臨教學現場的問題或不確定性 對現象的分析與了解 採取策略 做改變 預期結果:與學生視野交融,心心相映, 達到互為主體性的理解。 反思:行動是否有效 「教室行動研究」:雲林個案 緣起:行動的起點 行動啟航:目標、計畫 教學現場 結果的反思 行動續航 學習者的本質 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 人類理性思維的限制 指引我們注意人類行為不理性與情感導向的部分 人的行動受到個人無法意識到的心靈所決定 行動研究法的特色(一) 為一連串學習與行動的循環過程,包括計畫、行動、觀察與反省。 將實際做法(practice)以具體、明確的方式並用相關證據或資料來呈現。 如此才容易反省、討論與重新建構。 填補理論與實務的距離。 espoused theory a researcher-described theory 行動研究法的特色(二) 屬於一種局內人的研究形式:參與者能同時從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觀點來看待現象。 是一種集體的自我反省探究 被視為促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