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积善之家庆有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瓜得瓜积善之家庆有余

种瓜得瓜,积善之家庆有余 也不知什么年代,茅山道观有一位仙根极深的高道主持“圣佑道观”。 这一天,正是大年除夕之夜,他正静夜神思,忽然钟磬之声入耳不息,使得他的心旌如在滚滚浪潮中的小舟一样把持不住。他暗呼“奇怪”,掐指一算,不由得微微一笑道:“原来如此。”于是,他便敛神收功。离了静室向主殿“太元宝殿”踱了过来。 这时“太元宝殿”内,正奇香宝烛,磬声琅琅,有一布衣草履的长身中年汉子,在三茅座前三跪九叩,默默祝祷。主持道长走入大殿,见此情景,点头示意,随之悄然站过一边观礼。他朝长身汉子细细观看,见其不俗,满面红润,正气治然,虽是粗衣草履,反而更显示出他一股高雅脱俗之气概。要在往昔,这朝山进香之善男信女自是甚多,在神座之前的祷词,无非是合家平安、五谷丰登、先辈超生、已身福寿、后人兴旺之类,作为主持道长自是无须去留心过问。但道长今天一见这位施主,却是十分投缘,不由自主地提起神功,留心他所祝祷的内容。他这“隔体问心”的神功已有十分火候,功运神至,道长之心意与这长身施主之心融为一体。这施主只知虔诚致祝,心到神知,谁知自己的心境与道长的心境之间竟像沟通了一条无形的渠。于是他心中祝祷的内容就像水流一样泊泊渗入道长的心田,全为道长所知道。略一归纳竟是: 国泰民安风雨顺,煌害不起五谷丰; 家家殷实户户余,幼得亲哺老尊荣; 人人慈爱互谦让,邻里乡亲重亲情; 路不拾遗夜敞扉,盗贼不起境太平。 主持道长见他祝得虔诚,不由得点头暗加赞佩。看此公情形并非为官作宦之人,审其祝辞,却是调高曲雅,高尚之至。其如范文正公之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公真不愧范公第二了。 道长收起神功,见这位中年汉子,又逐一给神座跪叩拜礼。当他一切如仪后,道长近前抱拳而言道:“施主请了。如不见弃,借步客堂奉茶。” 香火道士即忙趋前介绍道:“这是本观主持道长。”长身汉子听得,慌忙谦恭自责,并要跪拜施礼,道长以手相搀道:“不必,不必,贫道断无此德能当此大礼。”两相略加客套,道长即引其往“花厅”客堂而去。 来至花厅客堂,宾主落座,青衣道童奉上山顶生长、道长手摘亲制的“云雾之茶”。长身汉子略加品尝,赞不绝口。这时道长轻咳而言道:“方才施主在祖师殿堂祝祷好词。” 长身汉子一楞,随即微微一笑道:“无所谓祝祷,在下是奉母命而行。除每年除夕子亥相交在家如此祝祷外,每三年还要在大年三十谨朝茅山。其实在我则觉得:人只要无欺于人,无欺于已,无亏于心,也就无愧于天地神明了。”他端起茶盅,略近唇一抿,接着又说:“人心即天地,人心即神明,已不欺心,常常洗心自责,则事事皆善也。是所谓:心作良田,一生耕而有余。” “至理名言!”道长不由得脱口赞道:“我茅山宗最讲究心性的修炼!” 讲了半天的话,相互尚未通告姓名。想到此,道长不由得哑然失笑道:“贫道松风,借问施主尊姓大名,仙乡何方?” 长身汉子答道:“仙长客气了。后生姑苏人氏,俗姓潘,名世恩。” 这松风道长听得如此说,越加尊敬,起身一揖道:“失敬!失敬!你那通祝辞,寻常人怎有那样虚怀若谷的气魄!”随即点首微笑,长气舒声,“难怪如此,原来是姑苏名门,是极有根底的潘府人物啊!” 潘世恩听得道长如此赞扬,忙起而欠身道:“我潘府所为,乃祖传遗训,本出诚心。不想世人喧沸谬赞,虚名失实,而实违我门本意也。” 原来,这姑苏潘府广积阴德,是时人权敬仰的乡绅望族。 其族上辈曾为官朝廷,因祖辈素性淡泊,不慕仕途,好老庄清 静无为,遂卜居姑苏。上辈积得田产家业,除自留部分耕读自娱外,余均租与佃农耕种。每年年终除夕之夜,四乡佃农和债户,几无力交纳一年田租和欠债者,均持借据大约到潘家结帐。潘府此夜当院置一铁鼎,生上熊熊之火,借据欠约均可在此当场毁去。有难过年关者,潘府还例定济度解决。潘世恩的母亲终日诵经礼拜,更以多行善举广积阴德为本份。她有一条座右铭:“行善积德,胜似持戒。”过去交通不便,水路坐船,旱路步行,都很费时日。由于潘府上下都很忙碌,没有多余时间跑到茅山进香,所以从祖辈起就定下一条规矩,每三年家主一朝茅山,赶烧除夕至大年初一的头炷香;而每年三十夜子亥交替之时,家人处置完债户佃农的借款田租之后,均在大院之中摆设香案,面向茅山顶礼遇祝。今年正适逢三年一朝的时间,故而特意来此焚香祷告。松风道长弄清了这段缘故,不由得联想起至今尚是谜一样的一件奇事。 事情是这样的:茅山的大年三十,历来都有许多的香客游人来赶进头炷香。信道的善男信女认为:“头炷香惊动天和地。”但多年以来,来山信徒均无法进上这头炷香。每当人们争上头炷香时,大殿蜡扦上和香炉中的火光一闪就“啪”一声自然燃着了。今日听潘世恩一讲,才知每年这头炷香都被他家争先进了。潘府每年除夕夜的子亥之时在院中设立香炉遥祝进香,难怪来此进香者争不过他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