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辅导班笔记总结.docVIP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辅导班笔记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辅导班笔记总结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辅导班笔记总结 分证论治: 1、湿热痢 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可用活人败毒散,以解表举陷既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之法 2、疫毒痢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 3、寒湿痢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方药:胃苓汤 4、阴虚痢 治法:养阴清肠 方药:驻车丸 5、虚寒痢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 发作期: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瘀 方药:连理汤 缓解期:@才思考研 1、脾气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方药:补中益气汤 2、脾阳虚衰 治法: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汤 3、寒热错杂 治法:温中补虚,清热燥湿 方药:乌梅丸 4、瘀血内阻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药:隔下逐瘀汤 痢疾不能进食,或呕吐不能食者,称为噤口痢。 独参汤或参附汤或参附注射液以益气回阳救逆。 ★疫毒痢的两种转归的临床表现及代表方剂 ? 答:1、热入营分:高热神昏谵语者,为热毒内闭,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可用犀角地黄汤,或大黄煎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2、热极动风:痉厥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送服紫雪丹,以清热解毒 ,凉血熄风,暴痢致脱者,应急服参附汤或独参汤,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或点滴,以回阳救逆。 泄泻、痢疾、霍乱鉴别诊断 泄泻 痢疾 霍乱 病位 脾胃 大肠 肠胃 腹痛情况 有腹痛肠鸣 里急后重 可有可无 有无脓血便 可有可无 有 无 排便情况 通畅 便下不爽 米泔水样便 传染性及危证 无传染性,危证少见 传染病,可见危证 传染病,可见危证 便秘 病机关键: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治疗原则:便秘的治疗虽以通下为原则,但绝非单纯用泻下药。 解词:脾约——胃强脾弱,脾之传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导致津液偏渗于膀胱,而不能濡养于肠道。病机:肠胃积热;方剂:麻子仁丸。@才思考研 分证论治 实秘 1、肠胃积热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2、气机郁滞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药:六磨汤 虚秘 1、气虚便秘 治法:补气健脾,润肺通便 方药:黄芪汤 2、血虚便秘 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方药:润肠丸加减 3、阳虚便秘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 胁痛@才思考研 病因病机:病机关键:肝胆经络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治法:祛瘀通络 方药:旋覆花汤加味 3、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 4、胆腑郁热 治法:清热利胆 方药:清胆汤 5、肝阴不足 治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 黄疸 病名: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变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历史沿革:《卫生宝鉴》分阴黄,阳黄。 病机关键:湿浊中阻,胆汁外溢 。 湿 辨阴黄、阳黄、急黄、虚黄:@才思考研 阳黄 阴黄 急黄 虚黄 体质 阳盛热盛 阴盛寒盛 病机 湿从热化 湿从寒化 疫毒炽盛 病程 短 长 短 长 起病情 况 急 缓 急骤 缓 色泽 色鲜黄如橘 色暗如烟熏 其色如金 目黄身黄而色淡 性质 实热 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实热 虚 兼证 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神疲畏寒,气虚乏力 壮热烦渴,烦渴,烦躁,神昏,谵语等血证表现 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 治疗原则:总治则:祛湿利小便。 初期以实证为主,治疗重在攻逐体内邪气,中末期应重在健脾疏肝,活血化淤。 分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泻下。 方剂: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剂:茵陈五苓散。 急黄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剂:犀角汤@才思考研 阴黄 1、寒湿阻遏 治法:温化寒饮,健脾退黄。 方剂:茵陈术附汤 2、血瘀肝郁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剂:鳖甲煎丸 虚黄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柔肝。 方剂:小建中汤 积聚 五积:肥气——肝之积;伏梁——心之积;痞气——脾之积;息贲——肺之积; 奔豚——肾之积。 六聚:孙络;缓筋;募原;膂筋;肠后;输脉。 七癥:蛟;蛇;发;肉;鳖;虱;米。 八瘕:青;黄;燥;血;脂;狐;蛇;鳖。 病机关键:气滞,血瘀,痰浊煎结。 治疗原则:急剧的病机在于气滞,血瘀,痰结,故于治疗中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坚者削之”“结者攻之”“逸者行之”“衰者补之”法则,贯穿调气理血的基本大法,聚证病在气分,故重在调气,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其常法。积证病在血分,故重在理血活血化瘀,散结软坚乃其常规。积证的治疗依据病情发展,病机演变,适时调整攻补的尺度,一般而言,积证初期重在攻邪,中期宜攻补兼施,末期则重在培补元气。 分证论治: 聚证: 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