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良心的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良心的意义

三良心的意义 三、良心的意义   良心在个人那里占有何种地位?这种地位意味着什么?良心对一个有理性、有自由的人意味着什么?良心与人的本性、与人的追求有何关系?总之,良心对人有何意义?这些,就是这一节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不止是伦理学的问题了,但为了说明中西良心论的主要差别,我们有必要这样做。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礼之要义甚至也不在外在的规范层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礼之本实在于内在的精神,在于仁爱和忠恕之心。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个人如此,治国亦如是,即要格君心之非,君身正而国亦正。--孔子--孟子--宋周程二子--陆象山(详见《王文成公全书》,卷七,第39页)。并说∶是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虽至于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也。……故博学者,学此者也,审问者,问此者也,慎思之,思此者也,明辨者,辨此者也,笃行者,行此者也。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 是故于父子尽吾心之仁,于君臣尽吾心之义,言吾心之忠信,行吾心之笃敬,惩心忿,窒心欲,迁心善,改心过,处事接物,无所往而求尽吾心以自慊也。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同上书,卷七,第34页)一就是良知,良知备万物、含万善、肇万化,无往而不知,无往而不通。有的西方思想家到处都看见差别,而在阳明这里,则是到处都看见相通,看见同一∶心性合一,心理合一,礼理合一,动静合一,内外合一,心性情合一,心性天合--知行合一来揭示良心的中心地位和意义。知行合一是王阳明致良知教的先声。王阳明37岁被谪至贵州驿为驿丞,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悟得格物致知之旨,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在此我们首先要清楚∶这里的知是道德之知,行也是道德之行,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知即是行,行即是知,或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而不行则非真知,行而不知那是盲行,就如大学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己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己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此便是知行的本体,即不知而不行的则是因有私意隔断,并非真知。真知是一定要行的,真知本身就是行。这里的行实际包括态度、念头、意志、感情在内(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了)。因为王阳明论知从来不是论单纯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而是价值论意义上的知,这一价值之知自然在知之始就已伴随一定的主观态度、感情、意志,亦即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这就是行,或内在的行,它必然要引出外在的行,必然要作用于这个知者的生活和人格。知行合一说的立言宗旨是去恶念,因为若把知行分做两件,以为一念发动虽不善,然未曾行,便不会去禁止,而现在说知行合一,恶念一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就须将这不善的念克倒。而克去恶念,就已是善了,克去恶念,去掉私欲,这也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说最后必归宿到良心论名下来,王阳明在50岁正式提出了致良知教,就把前面的知行合一说包括在内了。强烈的成圣动机,使王阳明看到万物万理都如万川归海一样归于人的内心,认为致良知是提高人的道德以成圣的最简易、最亲切、最有效的途径。陆象山说∶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何等快捷迅速,且又是治本清源。说知行合一就是说必须先从心里就截住恶念,而不必等它变成外在的行为,道德教化要诉诸良心,个人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说的第一层关系。 要想有德行,必须致良知至意,还有正意,物不是物质之物,而就是事,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使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随时在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着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着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同我,知行合一与致良知说的又一层关系,要想致良知,必须重实行。当然,知行合一并非知行并列,根本的还是知,还是良心。知是行的注意,行是知的功夫。重心在知,主旨在知,目的在造就一种高尚的圣贤人格。 心即性,性即心,天、地、命、性、心,只一性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 心即身,身即心,身、心、意、知、物只是一件,但指其充塞处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修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实际皆一事。心主于身,性具于心,善(外在道德规范)原于 因所指而异名,实皆吾之心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吾心之处事物纯乎理,而无人伪之杂,谓之善(同上书,卷四,第58页),明善即诚身,诚身即明善,是一件事而非两件事。我不是要打做一个,只是道一而已,天地圣人皆是一个,如何二得。圣人之学就是惟一之学, 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精从米,可以米譬之,要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舂簸、筛拣则是惟精之功。博学、审问、慎思、明辩、

文档评论(0)

xiayutian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