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各地历史真题汇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2015年各地历史真题汇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5·福建文综·41)(16分)历史
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考点】唐太宗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 “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可以归纳为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根据材料一“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可以归纳为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以归纳为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第二小问分析,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通过御史制度约束官吏。从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等信息可以归纳为自省、纳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6分)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4分)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6分)
2.(2015·江苏单科·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分)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
【考点】唐太宗
【解析】(1)据材料中“太宗令……修定法律”,并说“不可任情以轻重”、“法令严肃,谁敢为非?”得出严肃法令,遵守法律,据材料“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得出减少独断,广任贤良,据材料“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结合所学概括回答。
(2)据材料中“天子者,……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并结合所学,得出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据材料“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并结合所学,得出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结合所学,从唐初大乱初定,经济凋敝的角度回答。
(3)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据材料“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结合所学得出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结合所学得出另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3分)
(2)因素:隋朝无道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十一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必修4).doc
- 2015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十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doc
- 2015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教案: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必修1).doc
- 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学案: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必修2).doc
- 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学案: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人教版必修1).doc
- 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学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人教版必修1).doc
- 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学案: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doc
- 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学案: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人教版必修1).doc
- 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学案: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修2).doc
- 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学案: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1).doc
最近下载
- 空气采样数字显示安装使用说明书1.doc VIP
- 通信综合业务知识培训_培训课件.pptx VIP
- 《菊花扦插》(教案)六年级上册劳动苏科版.pdf VIP
- [机械标准]JBT 9768-1999 内燃机 气缸套平台珩磨网纹 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pdf
- 2025广东广州海关缉私局招聘缉私辅助人员5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法院服务外包诉讼服务实施方案.docx VIP
- 2025广东广州海关缉私局招聘缉私辅助人员5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口腔癌术后口腔冲洗技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pptx VIP
- 企业相互赠与合同范本模板.docx VIP
- 阅读见识手抄报.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