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廠商策略

廠商策略 93學年上學期 陳恭平 kongpin@.tw .tw/~kongpin/teaching/strategic.html 課程目的: 這門課的目的,是研究廠商為了達到獲利的目的,所採取的各種策略性行為。這些行為有的是為了積極開拓市場、超越對手;有的是為了解決營運過程中所產生訊息上的或員工誘因上的問題。前者大致上是對外的,後者大致上是對內的。我們除了分別研究這些對內對外的策略外,也會討論這兩種策略間的相互影響。當然這門課不可能觸及所有的廠商策略,甚至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架構去談這些策略。課程的目的,只是選出一些我們認為較有趣的專題來討論。 上課方式 在學期開始時,請每一位選這門課的同學,決定你要以考試還是寫報告決定成績。若選前者,你的學期成績由期中和期末的考試(兩次)決定。若選後者,你必須和我及早討論你希望研究的內容,並在10月16日前確定研究題目。我會把這一題目下的相關文獻和研究的方法給你研讀。前3/4學期將由我講述課程大綱裡的內容。在最後1/4學期裡,將由選擇寫報告的同學報告他們的研究內容及初步結果,並於期末繳交報告。學期成績將由課堂上的表現及期末報告共同決定。 我的office hour是在星期4。其他時間請打電話和我聯絡:2789-8160。 關於課程上的相關事宜及講義,我會隨時在上列網頁裡宣佈及上載。由於上課的方式和內容可能會有臨時變動,所以請各位務必養成每次上課前一晚瀏覽課程網頁的習慣。 課程大綱 External Strategies Network Externalities W. B. Arthur (1989),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 Econ. J. 116-31. --- (1990), “Positive Feedbacks in the Economy,” Scientific American, 92-9. S. M. Besen and J. Farrell (1994), “Choosing How to Compet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in Standardization,” 117-31. J. Choi (1994),“Network Externality, Compatability Choice, and Planned Obsolescence”, J. Industrial Econ., 167-82. P. A. David (1985), “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TY,” AER, May, 332-7. S. J. Davis, K. M. Murphy and R. H. Topel (2001), “Entry, Pricing and Product Design in an Initially Monopolized Market.” J. Farrel and G. Saloner (1986),“Installed Base and Compatibility: Innova-tion, Product Preannouncement, Predation”, AER, 940-55. B. Jullien (2001), “Competition with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Price Competition.” M. Katz and C. Shapiro (1986), “Technology Adoption in the Present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JPE, 822-41. ---- (1994) “Systems Competition and Network Effects,” J. Econ. Perspective, 93-115. Product Bundling: B. Nalebuff (2000), “Competing against Bundles.” ---- (1999), “Bundling.” D. Bernheim and M.Whinston (1990), “Multimarket Contact and Collusive behavior ”, RAND J., 1-26. J. Choi and C. Stefanadis (1999), “Tying, Investment, and the Dynamic Leve-rage Theory,” /~choijay P. McAfee, J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