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创业不停步 为民造福奔小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州市农村党员干部“双带一促” 主题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带头创业不停步 为民造福奔小康 姜堰市俞垛镇宫伦村党总支部书记 葛扣林 我叫葛扣林,今年42岁,是姜堰市俞垛镇宫伦村党总支部书记。6年前,宫伦村经济薄弱,集体累计亏空600多万元,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社会矛盾多,群众怨声载道。在这种特殊的困境中,我走上村支书的岗位。 上任伊始,我的心理压力很大,干不好工作,有愧于上级组织;不摘掉穷帽子,对不起父老乡亲。我原是砖瓦厂的厂长,尽管我在厂长的岗位上一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但我是一名党员,对党的赤诚和对宫伦村这块热土的挚爱,使我顾不了许多,下定了服从组织决定,回村当支书的决心。 发展无思路,不能当干部,要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就必须引导大家兴办实体。首先,自己带头创业,闯出一条路子。1997年,我村集体窑厂由于体制不顺,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很差,为要破长期以来的吃大锅饭问题,我决定对窑厂实行改制,没有人敢牵头承包,我站出来领办企业。缺少资金,我采取动员干部拿一点,群众入股一点,向银行贷一点等方法凑足了窑厂急需的200万元资金。承包后,我大刀阔斧对窑厂内部管理入手,建章立制,精简行管人员,清理应收款,让职工在生产中唱主角,倾听他们对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众人拾柴火焰高,改制后的砖瓦厂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从1998年至2000年,我每年都向村里上缴70多万元,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通过企业管理形成的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带动了全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群众看到了宫伦村的明天和希望,焕发了他们投身创业大潮的激情,创业没有终点站。2000年秋季,我萌生了兴建米厂的念头,俞垛镇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水稻生产有着传统的基地优势,稻米加工不仅可以消化本地粮食,解决剩余劳动力,而且加工成精制米的附加值高,是又一经济增长点,谁知,我的想法遭到了老婆和父亲的反对,妻子对我说:“扣林,你当初决定做这个“穷当家”我没拖你的后腿,如今,俞垛米厂已有六、七家了,都是不成气候,你再折腾,怕是要把这几年辛苦挣来了钱扔进去也不够。我的亲戚朋友也有人劝我:你办厂资金不足,没有经验,还是好好做个太平官吧!的确,妻子忧虑的目光和亲朋的善意相劝我何尝不知,俞垛当时米厂大多规模偏小,技改投入少,作坊式生产多,形不成品牌,对市场的需求信息闭塞,形成产销脱节,我通过外出参观、调研、分析解剖了他们各自谈经营,艰难运作的弊端后又为资金的筹集四处奔走,此时的我,决心已定,创业的激情在我的心头熊熊燃烧。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模样来”。我动员物色了四位长年走南闯北,视野开阔,头脑灵活的村民合股180万元兴办宫伦米厂,迈出了创办米厂的艰难历程。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在外东筹西借,备足办厂资金;厂址选在一处水陆方便的荒地,但面积不大,我就用扒泥船取河土扩宽填实,前后干了近2个月,终于在村前的唐港河边平整了一块3亩地的场地,我的母亲看到我整个人又黑又瘦,心疼地说:“你这样不要命地做,铁打的身子也吃不消啊”。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又马不停蹄,没日没夜地扑在厂房基建工地上,设备购回后随即安装配套的电力设施,与前年初正式投入生产。 在实践中我发现单凭加工稻谷而不注重节本降耗是难以盈利的。稻谷加工的下脚料是用来发电的好燃料,我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先进的发电机组,把稻壳集中烧成煤气发电,全年就能节省30万元电费,米厂一天加工稻谷70吨,一年按250天计算,全年加工稻谷约18000吨,加工的稻壳多,发电用不了,卖给建材厂做燃料一年还能增收六、七万元,稻壳烧成的灰烬卖给昆山、无锡的一些工厂做翻砂材料,一年也能创收10多万元。企业管理学问深,精打细算出效益。宫伦米厂满负荷生产的同时,狠抓跑冒滴漏,向精细管理要效益,年创纯收都在70万元左右,我尝到了带头创业的喜悦与甜蜜,也从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米厂的创办成功既促进了本地粮食的转化,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转移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仅我们办的米厂就招收了村里50多名民工,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我先后在全省范围内设立稻谷收购点近20个,加工的大米现已畅销苏南、深圳等地,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争取在年底注册大米商标,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建立稳固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在我们的带动和示范下,俞垛镇现有10多家米厂纷纷仿效和借鉴我们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家家盈利。 光顾自己富,不能当干部。村民曹年良以前一直在外搞运输,不仅头脑活络,而且手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我很想他在家乡扎下根来干番事业。通过与他促膝谈心,我发觉曹年良选中当时比较冷门的奶牛养殖项目,鼓励他投资10多万元购进10头优质花白奶牛,创办了当地首家奶牛养殖场。村里从场地提供租金优惠以及一切手续帮助办理,曹年良经过一年多的艰辛耕耘,奶牛场规模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