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处理近况及进展讲课解析.ppt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处理近况及进展讲课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处理近况及进展讲课解析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处理近况及进展 十四病区 盛文丽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 (portal hypertension, PH)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压力升高。 正常门静脉压力:1.27kPa~2.35kPa(13~24cmH2O),平均:1.76kPa(18cmH2O)。 门静脉压﹥2.45kPa(25cmH2O) →门静脉高压。 PH病人大都增至2.9~4.9kPa(30~50cmH2O)。 临床表现:脾肿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腹水。 1.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底、食道下段交 通支→奇静脉、半奇静脉→上腔静脉 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四个交通支 2.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 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 →直肠下静脉 肛管静脉→下腔静脉 3.脐旁静脉→ 前腹壁交通支 →腹上深静脉→上腔静脉、 腹下深静脉→下腔静脉 4.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 腹膜后交通支→ 下腔静脉 临床表现-侧支循环开放 发病机制 门静脉压力=流入血流量×流出阻力。 血流流出阻力增加多为始动因素,流入血流量增加对维护门静脉高压起重要作用。 PH门静脉压力=生理压力+病理压力(机械性门静脉高压+功能性门静脉高压) 药物治疗 1.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 主要有两类:即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前者主要通过减少门静脉分支血流,后者通过降低门静脉肝血管阻力而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 还有一类药物通过降低循环血容量起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但其作用有限,需与上述两类药物合用,才能起到预防出血的作用。 其中T1/2短的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出血,而T1/2长的药物用于预防出血。 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 Ⅰ血管收缩药 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垂体后叶素、特利加压素、八肽加压素、必压生。 生长激素抑制因子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施他宁、奥曲肽。 Ⅱ血管扩张药 有机硝酸酯类:硝酸甘油。 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 血管平滑肌松弛药:硝普钠。 Ⅱ血管扩张药 α2受体兴奋剂:可乐定。 α1受体阻滞剂:可乐停、派唑嗪。 有机硝酸酯类:硝酸甘油、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脑益嗪、汉防己甲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 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酮色林、利坦舍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 Ⅲ利尿剂:氨体舒通、速尿 Ⅳ其他:胃复安、己酮可可碱、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中草药 现代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进展(一) 传统外科治疗格局与术式(分流/断流)完全突破 门脉高压症治疗模式已起根本性变化 急性出血期尽量用非手术疗法,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止血后,内镜随诊治疗防止再出血;无此条件可择期手术或药物,TIPS等治疗,等待时机肝移植。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治疗 强调综合止血措施:禁食、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治疗。 药物治疗仍然是基本治疗措施,具体方案: ①血管加压素+硝酸甘油; ②特利加压素; ③生长抑素或奥曲肽。 控制急性出血首选生长抑素或特利加压素,其疗效等同于急硬化剂注射,副作用少;特利加压素明显降低病死率。 药物治疗临床常用: 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抑酸剂减少内脏及门静脉血流,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48h止血率90.1%,再出血率仅9.9%。 血管加压素副作用较多 药物治疗出血不止及早行三腔二囊管压迫 非手术治疗大多有效,国内急诊手术比例20%(70年代)降至 5%(90年代) 三 腔 二 囊 管 门脉高压症出血的内镜及介入治疗 优 点 止血效果好 创伤小 对后继治疗无不良影响 现代 PH 外科治疗的主要进展(二) 非手术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内镜硬化剂及套扎术,若前者失败则采用TIPS 姑息性手术中,断流术在亚洲(包括我国)占主流 脾免疫功能及脾保留外科亦受重视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 ——— 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食管胃底静脉瘤大出血(手术风险大,药物及内镜治疗无效,等待肝移植期间经内镜治疗无效),肝硬化高度腹水,Budd-Chiari 综合征 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止血目的 成功率可达 90% 最适于作为等待肝移植的短期过渡治疗 肝功能C级、低钠血症、急诊治疗、肝性脑病者预后差 TIPS长期通畅率低 适应症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 优点: 术后再出血率11 ~ 19% ,肝性脑病18 ~ 24% 并发症: 腹腔出血、胆道损伤、肝功能损害、支架狭窄和闭塞(7 ~ 19%) 禁忌症: 严重凝血障碍、肝衰或肝性脑病、心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