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幕墙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方法总结.doc

《单元式幕墙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方法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式幕墙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方法总结

单元式玻璃幕墙的质量通病防治 (一)材料 1.硅酮密封胶的使用 (1)通病现象:硅酮结构胶、硅酮耐候胶过期使用 (2)产生原因: a.硅酮结构胶、硅酮耐候胶生产厂家没有在产品上醒目地标明出厂日期或使用期限。 b.没有做好施工过程的自检和专检工作。 c.质量与生产管理环节脱节。 d.运输、存储、搬运等过程造成不同批次产品混装。 (3)防治措施: a.明确要求结构胶、耐候胶厂家在产品上醒目的标明出厂日期和使用期限。 b.加强加工和施工过程中的自检和专检工作。 c.加强关键质量的联产计酬管理工作。 d.加强运输、存储、搬运等过程的品质管理工作。 2.硅酮结构胶试验 (1)质量通病:未在施工前进行硅酮结构胶相容性试验和粘结强度试验。 (2)产生原因: a.员工质量意识薄弱。 b.工序控制失效。 (3)防治措施: a.加强员工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本身技术素质。 b.制定和完善工序控制程度和有关管理措施。 c.有效的实施工序管理。 (二)支座节点安装 1.预埋件 (1)质量通病:预埋件位置、标高前后偏差过大,支座钢板连接件处理不当,影响节点受力和幕墙安全。 (2)产生原因: a.设置预埋件时,基准位置不准。 b.设置预埋件时,控制不严。 c.设置预埋件时,钢筋捆扎不牢或不当,混凝土模板支护不当,当混凝土振捣时发生胀模、偏膜。 d.混凝土振捣后预埋件变位。 (3)防治措施: a.按标准线进行复核,找准基准线,标定永久坐标点,一边检查测量时参照使用。 b.预埋件固定后,按照基准高线,中心线对分格尺寸进行复查,按规定基准位置支设预埋件。 c.加强钢筋捆扎检查,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及测量预埋件情况,当发生变形时立即停止浇灌,进行调整、排除。 d.为了防治预埋件的尺寸、位置出现位移或偏差过大,土建施工单位与幕墙安装单位在预埋件放线定位时密切配合,共同控制各自正确的尺寸,否则预埋件的质量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将直接影响安装质量及工程进度。 f.对已产生偏差的预埋件,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处理。 2.支座节点的三维微调设计 (1)通病现象:支座节点未考虑三维方向微调位置,使安装过程中板块无法调整,满足不了规范的要求。 (2)产生原因:设计时未考虑此项要求。 (3)防治措施: a.在建筑施工中,国家对建筑偏差有一定要求,在设计中可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其三维微调尺寸可考虑水平调整在±20mm时,进、出位置调整在±50mm、中心位置偏差±30mm内进行设计,以适应建筑结构在国家标准允许偏差内变动的要求。 b.在设计支座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允许的最大偏差数据,以满足幕墙的施工要求。因主体变动一般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只有通过幕墙设计中的三维调整系统来满足工程的要求。 (三)单元板块的制作 1、玻璃及铝框 (1)通病现象:下料、加工后的零件几何尺寸出现偏大或偏小,达不到设计规定尺寸要求,超出国家行业标准的尺寸规定。 (2)产生原因: ①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②设备和量具达不到加工精度。 ③下料、加工前未进行设备和量具校正调整。 ④下料、加工过程中,各道工序没有做好自检工作。 (3)防治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禁用不合格材料 ②必须使用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设备和量具,且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及计量认证。 ③确保开工前设备和量具校正调整合格,杜绝误差超标。 ④认真查看设计图纸,按要求下料、加工。每道工序都必须进行自检。 2.注胶环境条件 (1)通病现象:在不符合条件要求的注胶房间和空间注胶。 (2)产生原因: ①注胶房间和空间不符合规定。工作场地不清洁,注胶环境(如温度和湿度)不符合要求。 ②有关人员未培训上岗,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3)防治措施: ①按规定和标准设置,达到干净平整、无粉尘污染,并备有良好通风设备。 ②有关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方可上岗。 ③保持工作场地清洁。 3.注胶工艺 (1)通病现象:注胶构件表面清洗马虎,或未采用合格的清洁剂彻底擦抹。 (2)产生原因: ①不按工艺要求清洁被打胶构件表面。 ②工作马虎,未认真清洁被打胶构件表面。 ③使用不合格的清洁剂清洗。 (3)防治措施: ①严格执行被打胶构件表面清洁的工艺要求。 ②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③采用合格的清洁剂清洗,如二甲苯、乙醇等。 4.注胶质量 (1)通病现象:不按操作要求注胶,技术差,操作马虎,注胶不密实饱满,有气泡。 (2)产生原因: ①没有严格执行注胶操作规定要求。 ②操作不娴熟,甚至未培训上岗。 ③在更换碰凹变形的胶桶时,在倒胶过程中乃至注胶过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