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词义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杂病论》词义考

《伤寒杂病论》词义考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林大勇,张丽艳,王树鹏,李海波nbsp; 【摘要】nbsp; 通过文献考证,诠释了《伤寒杂病论》中“须臾”“洒”“霍”“搏”的含义,对于《伤寒杂病论》基本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nbsp; 《伤寒杂病论》;须臾;洒;霍;搏;词义 nbsp;nbsp;nbsp; 1nbsp; 须臾 nbsp;nbsp;nbsp;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2条桂枝汤方后煎服法云:“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其中“须臾”一词在《伤寒论》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中被解释为“很短的时间”。其实,这一解释并不确切。先温服桂枝汤一升,然后过很短的时间,再喝热稀粥。仅凭这一叙述,很难在临床中有效地实施。那么,究竟服用桂枝汤后多长时间再喝热稀粥呢?要想准确地把握时间,就必须弄清楚“须臾”一词的真正含义。 nbsp;nbsp;nbsp;   “须臾”一词来自佛教,是佛家计算时间的单位,据佛家经典《僧祗律》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另据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云:“二刻名须臾,以子丑等十二时约之,每辰五刻。” nbsp;nbsp;nbsp;   由此推算,一“须臾”约合今之四十八分钟。这一时间段的长短与临床实际较为符合。因此,服用桂枝汤之后,并不是过很短的时间,甚至即刻就喝热稀粥,而是过大约四十多分钟之后,再喝热稀粥。在这一时间段中,桂枝汤基本被人体吸收,其有效成分在体内达到了一定的血药浓度,并且已经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即发汗。此时再喝热稀粥,此粥既可成水谷精微以作汗源,又可借其温热之性鼓舞胃中阳气以振奋卫阳,助桂枝汤发汗。若服用桂枝汤之后,马上即饮热稀粥,此时,桂枝汤尚未得到充分吸收而未起到发汗作用,更谈不上“药力”之存在。那么此时所饮之热稀粥何以达到“以助药力”之功效? nbsp;nbsp;nbsp; 2nbsp; 洒 nbsp;nbsp;nbsp;   《金匮要略·痉湿眒病脉证治》第25条载:“洒洒然毛耸”。何谓“洒”?“洒”又作“洒”。《国语·晋语》韦昭注:“洒,寒也。”据《素问·风论》云“腠理开则洒然寒”,王冰注:“洒然,寒貌。”《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1条载:“洒淅恶寒”。《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8条载:“洒淅恶寒”。《脉经》卷九第二载本条云:“洒洒恶寒”。由此可知,“洒”通“淅”,“淅”也是如冷水洒身,不禁其寒之状。 nbsp;nbsp;nbsp;   由上述可知,“洒”是形容寒冷的样子。那么,寒冷时会表现出什么样子呢?这就要了解“洒”究竟是什么含义。 nbsp;nbsp;nbsp;   《诗·邶风·新台》云:“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毛注:“洒,高峻也。”《尔雅·释丘》云:“望崖洒而高岸。”据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古有假洒为峻峭之峻者。”由此可见,“洒”含有高峻、凸起的意思。正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1条所述之“肉上粟起”。因此“洒”是形容人在受寒时,肌腠闭塞,皮肤上出现凸起,高出皮肤,如鸡皮疙瘩状。故而仲景将其描述为“毛耸”。可见,“洒洒然毛耸”也好,“洒淅恶寒”也罢,正是张仲景对其在临床上所观察到的病人在受寒时,皮肤上出现形若鸡皮疙瘩状凸起之形象生动的描述。 nbsp;nbsp;nbsp; 3nbsp; 霍 nbsp;nbsp;nbsp;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中所说的“霍乱”是指顷刻之间出现上吐下泻的病证。其中“霍”并非挥霍之意,而是指迅疾、突然的含义。 nbsp;nbsp;nbsp;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霍,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霍然。”从“霍”字的构型上看,上面为“雨”,下面为“隹”。《说文解字》:“隹,鸟之短尾总名也。”可见,“隹”表示短尾鸟。在甲骨文中,“霍”字下面有3个“隹”,篆文中,“霍”字下面改成2个“隹”,到了楷书中,“霍”字下面只剩1个“隹”。看甲骨文“霍”字的构型,直观上,好象是一群小鸟在雨中飞翔。其实,“霍”字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指一群小鸟突然受到惊吓群起疾飞。群鸟疾飞时,会发出与倾盆大雨相类似的声响。因此,“霍”字用“雨”和“隹”会意,表示群鸟突然起飞。“霍”字的构型在演变过程中,一脉相承,只是“雨”下面的“隹”由3个减为2个,然后又减为1个,但其表示一群小鸟突然起飞的词义未变。正如《玉篇》所谓:“霍,鸟飞急疾貌也。” nbsp;nbsp;nbsp;   “霍”字由表示群鸟疾飞,引申为迅疾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