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论文提要:最近两年保定市有关赵匡胤祖籍究竟在清苑还是涿州的历史旧案又起争议,其中《宋朝事实》一条注释被发掘出来,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本文从《宋大诏令集》中宋真宗的一道诏令作为解释这一谜题的逻辑起点,与他此后“降神托祖”的一系列行为相联系,分析了宋代制礼与历朝奉祖陵之间的异同,并以五代骨肉离散的时代背景,逐一辨析了“涿州说”与“清苑说”所据史料的可信程度,以及《宋史·太祖本纪》所以用“涿郡说”含糊其辞的原因。 主题词:赵匡胤nbsp; 祖籍nbsp; 探秘 最近偶然注意到保定报章上有关赵匡胤祖籍究竟何在的争议。其中两造纠结的焦点,是如何理解《宋朝事实》的一条注释。实际上,这则注释也是较早开启这场争讼的文献资料之一。这与我关于宋真宗“神道设教”一事的研究颇有关联,故不揣冒昧,从事件前后因果及整体情况试为析之,以就正方家同好。 一,《宋朝事实》注释试解 从《宋朝事实》注释的内容可以看出,提出并坚持清苑两墓的,是从宰相至舆夫的上下群臣;而犹疑并且否决的并非他人,恰恰是宋真宗赵恒。但群臣敢对皇帝叫板,皇帝倒向舆论妥协的事情,在中国传统皇权至上的社会里,毕竟是难以想象的稀罕事儿。1皇室祖陵究竟在不在清苑?宋真宗为何面对群议汹汹,对所迁之墓拖延不葬?这倒是应了一句俗谚:“皇帝不急太监急”。其实在这个意义上,《宋史·河渠志》所引仁宗朝韩绛上表所言“近闻诏旨以钱二百千赐本宗葬,此乃亏薄国体”2云云,正是前朝皇室所以刻意淡化,含糊处置的逻辑延伸。至于“本宗”究系清苑赵氏,抑或宗人府,史无明载,不便确指,姑且置疑可也。 无独有偶,较早类似的诏书还有留存,这就是辑入《宋大诏令集》卷第一百四十三《陵寝》类,系年“景德元年七月壬寅”的《详定康陵、定陵诏》,其言: “康陵、定陵,已经迎奉,将修兆域。朕以园陵之事,邦家大经,开国之初,巳曾会议,寻建陵号,尚虚神寝。而有司抗表,屡有所陈,且以二寝尚居清苑。朕以事关宗庙,理合审详。周访群言,皆云有据。朕犹存重慎,益广咨询,至于命中使以经营,委藩侯而访察。继观来表,咸曰无疑。复俾大臣,再陈定议,遂有迎奉之请,用慰追远之诚。既覩佥同,式稽礼典。於是迁之梵刹,营此寝园。今则安厝有期,仪制将举。朕偶从余暇,肆阅群编,因览《太祖实录》,明载二陵所在,复又不指某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况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务叶礼经,所宜明允。可令中书门下与枢密院详定以闻。”3 这应该是现存更早的文献记载,其中“因览《太祖实录》,明载二陵所在,复又不指某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已经明言赵恒怀疑之所在。事实上“清苑二墓”以后也没有作为皇陵留存下来。至今河南巩义市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附近的北宋皇陵中,除徽、钦二帝被金人囚死漠北外,七个皇帝均葬于此。加上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赵光义之父赵宏殷的陵墓由开封迁巩,共为七帝八陵,计有永安陵(赵宏殷);永昌陵(太祖赵匡胤);永熙陵(太宗赵光义);永定陵(真宗赵恒);永昭陵(神宗赵祯);永太陵(哲宗赵煦)。所缺唯此祖陵二坟,耐人寻味。 如果我们离开宋朝历史及保定地区来作比较的话,真宗迁葬康、定二墓,本属多余。以宋前的唐代为例:位于邢台市隆尧县正南六公里的魏家庄镇的大唐西陵,即为李渊的四代祖陵,包括“建初陵”和“启运陵”,为唐高祖时始建,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今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这也是可供北宋追摹的可循之例。再如宋后政权,明代朱元璋以安徽凤阳为父陵,江苏盱眙为祖陵。清代“关外三陵”依次为建于抚顺新宾县的永陵(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等皇室祖先,即追封的肇、兴、景、显四帝)、沈阳的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昭陵(清太宗皇太极),也没有迁葬一处。但都经过大肆修葺,陵制自有规格,绝非“一品墓”所可比拟。 从这两个文书上看,赵恒本人因《太祖实录》所言,与群臣访察所得不能合榫,故尔一再犹疑。照说如果哭的不是血胤祖坟,而是乱葬岗子,就在老百姓家里也不是个体面事儿,何况皇室先陵奉祭真伪问题,攸关朝廷尊严,即赵恒所谓“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呢?再说赵氏先茔何在,只有皇室知道得最清楚,既然《太祖实录》所载非是,所以作为赵匡胤侄儿的宋真宗,才对从清苑迎奉两座“祖坟”的认定慎之又慎。 应该指出,《实录》并非如某些论者理解的那样,是由皇帝本人“口述”而成,而是由朝廷指派大臣按照一定的格式所修。《宋会要·职官志》一八之七五言:“赵普:太祖乾德二年正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是为宋朝修史之始。司马光在一则记载中又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