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docVIP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 【关键词】nbsp; 肢痛症;中药疗法;投药,口服;洗剂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阵发性肢端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潮红、肿胀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特征的肢端血管扩张性疾病。1992-06—2003-08,我们采用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现报告如下。   1nbsp; 资料与方法   1.1nbsp; 诊断标准nbsp; 根据《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1]确诊。①肢体阵发性红、肿、热、痛和遇热加剧,遇冷缓解;②发作间歇期,局部动脉搏动增强或正常;③热水诱发性试验阳性(将两手或足浸入32~36℃的水中,见红、肿、热、痛发作者)。   1.2nbsp; 一般资料nbsp; 本组46例均为本院脉管科患者,门诊31例,住院15例;男19例,女27例;原发性肢痛症32例,继发性肢痛症14例(继发于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痛风2例、煤气中毒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糖尿病2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发生于手部17例,足部29例。   1.3nbsp; 治疗方法   1.3.1nbsp; 中药治疗nbsp; ①中药内服。基本方:生地黄60~100 g,赤芍药30~60 g,牡丹皮15 g,络石藤、薏苡仁各30 g,黄芩15 g,延胡索10 g,炒栀子15 g,玄参30~60 g。热邪重加生石膏100 g、忍冬藤50 g、蒲公英30 g、黄柏12 g、知母15 g;湿邪较重加泽泻30 g、茵陈20 g;有瘀血加丝瓜络10 g。日1剂,水煎服。 ②中药外洗。药物组成:槐花15 g,马齿苋60 g,商陆15 g,苦参20 g,玄参60 g。每日1剂,加水2 000 mL煎沸15 min。待水温降低到10℃左右开始泡足,以后逐渐加温直到患者能够忍受的程度,每次泡20 min,每日2次。   1.3.2nbsp; 西医辅助治疗nbsp; 白细胞计数增高配合红霉素0.4 g,每日4次口服;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煤气中毒合并红斑性肢痛症,配合肠溶阿司匹林0.3 g,每日3次口服;糖尿病配合弥可保口服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配合芬必得或布洛芬口服等。重症患者可予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   1.4nbsp; 疗效标准(自拟)nbsp; 临床治愈:烧灼样疼痛及红、肿、热、胀等全部消失,遇热、活动、站立后无发作;显效:红、肿、热、痛等消失,局部色素仍存在;有效:症状明显改善,遇热后症状仍复发;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2nbsp; 结果 nbsp;nbsp;nbsp;   本组46例,临床治愈38例(原发性肢痛症32例,继发性肢痛症6例),占82.60%;显效4例,占8.69%;有效2例,占4.35%;无效2例,占4.35%;总有效率95.65%。   3nbsp; 典型病例 nbsp;nbsp;nbsp;   彭某,男,57岁。1995-10-12初诊。双足烧灼样疼痛肿胀20日。20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烧灼样剧痛,呈阵发性,每日数次,入夜尤甚,难以入睡,将双足放入冷水中能自行缓解。刻诊:一般情况好,痛苦面容,双下肢及足背指凹性水肿,足部有红斑,触之灼热,足背及胫后动脉洪数有力,寸口脉数,舌红绛,苔黄腻。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正常。西医诊断:红斑性肢痛症。中医诊断:血痹。辨证属阴虚络热血瘀。治宜凉血养阴,清热利湿。①中药内服。药物组成:生地黄100 g,黄芩、忍冬藤各50 g,泽泻30 g,赤芍药、薏苡仁各30 g,蒲公英15 g,丝瓜络10 g,延胡索10 g。每日1剂,水煎服。②中药外洗。药物组成:槐花15 g,马齿苋60 g,商陆15 g,苦参20 g,玄参60 g。加水2 000 mL煎沸15 min,待凉后浸泡患足20 min,每日1剂,每日2次。用药第1日后疼痛减轻,晚上可以休息;第3日后疼痛明显减轻,水肿明显消退;连续治疗8日,诸症悉除,可以下地活动而无不适,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4nbsp; 讨论 nbsp;nbsp;nbsp;   红斑性肢痛症病因病机目前尚未明了。可能与寒冷导致肢端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著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内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及邻近神经末梢而致病[2]。由于病因不明,西医只能对症治疗,因此疗效欠佳。红斑性肢痛症属中医学血痹、热痹范畴。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有“脚板红和“手足痛的描述,《疡医大全·奇病部》指出“人脚板中色红如火,不可落地……火聚于足心而不散,故经岁经年不愈也。《素问·逆调论》有“人有四肢苦烦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等记载。为五脏之火,尤其是心肝之火聚于手足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