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书摘】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兴起.docx

【读书书摘】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兴起.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书书摘】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兴起

【读书书摘】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兴起中文版前言1. 正确理解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必需不仅把此段历史视为外部势力的产物,而且也应该视之为帝制时代最后数百年出现的内部演变的产物。[p3 第二段最后一句]笔记:此句说明了本书的最为中心的观点——中国中心观。即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种内部演变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像当时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认为的那样,是由于西方的到来造成的。作者的这种思想是对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费正清、李文森等人为代表的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三种传统模式的挑战,否定了当时所认为的非西方社会是西方历史的延续的这一说法。 译者代序1. 这一“中国中心观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完整的方法论体系,而是七十年代初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日益明显的趋势,不过迄今为止,没有人对此趋势做出系统的明确的描述而已。[译者代序p3-5 三种西方中心模式与中国中心观] 2. 中国之“过去”和“近代”,未必就作为互不渗透的状态,传统社会中包含近代的潜势,近代中又体现了传统的特点。[译者代序 p7 动态观点 第二段] 笔记:这段话表现了作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的动态观点,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辨证思想。在西方研究中国的“传统——近代”模式中,该模式认为中国在西方入侵之前的历史是停滞不前循环往复的,只有当西方的进入才打破这种平静,进入近代化。传统与近代界限明显,是一种单向延续。这里柯文反对其将传统与近代强行区分开。3. 但是,译者认为,柯文在强调“区分”的同时,低估了“综合”的重要性......看来,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只有在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同时并举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笔记:我认为这是本书很有趣的一点,译者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对本书的观点也提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疑问,这是以前看过的译文所没有的,以前的基本上就都是按部就班,没有搀和自己的见解。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译者是深谙历史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林同奇教授,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自己的见解,这也难怪柯文在本书的前言中说,有林同奇教授作为此书的翻译,使他打消了关于出版此书中文版的疑虑。除此之外,译者在这一小节中提出的本书的不足,也提醒我们要注意一点,即“人类的活动固然受地方风貌和地区特性等形态的影响,但同样也受整个文化总体的影响。”不能将历史过分的割裂化,而柯文正是犯了这样一个错误。4. 内部取向主要是指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社会内部因素,而不是放在外在因素上。[译者代序 p10 第二段]笔记:内部取向是作者柯文的中国中心观的两个方法中的一个,另一个方法是两分法,即之前作者所提及的“区分”的方法。作者的内部取向主要有三个含义,即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社会内部因素、认为产生历史变化的根源来自于内部因素和以“局内人”而非“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历史。这种内部取向也是区别于其他中国史研究模式的重要特征。5. 他似乎和马克斯·韦伯一样,认为没有前提假设的经验史实是不可能的。柯文感到像所有框架理论一样,变化模式一旦形成,就势必使史家对历史事变的相对重要性产生固定的偏见,左右史家的收集与分析。[译者代序 p22 第一段]笔记:柯文对传统理论框架和模式怀有很强的戒心,就像在之后会讲到的佩克等人的理论之所以会有不当之处,也与其本身所处于的那个时代的总体的思想基础有关系,使其不会注意到中国内部因素对中国的影响,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跳出当时流行的那三种模式的限制,对中国中心观有一个系统性的阐述的原因。推而广之,这对于任何研究也都是一样的,只有跳出模式,而不会使研究带有过多的主观性。在本书中,作则柯文也秉持了这种原则,与不断地与种种理论框架进行斗争。前言1.有一个重要前提,需要在此说明。我认为在制约任何史学研究领域之演变的各种因素中,最根本的是史家生活于其中的政治、思想与文化的环境;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当然,随着新技术的发现,语言培训的改进与语言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积累,或者由于史家取得了原来不知或无法取得的档案与其他史料,一切史学研究领域都会经历一个自身内部发展的过程。但是,尽管这种内部发展过程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它却不能决定成长的方向与格局(Pattern)。研究中所遵循的取向,所提出的基本问题主要仍然是由史家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同样,来自其他史学传统的各种影响中影响最强烈的往往是在史料、研究技巧、以及考察某些界限分明的历史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等领域;而影响最薄弱的则在于总体的理论取向领域。【p30第三段】笔记:作者在之后批判其他模式的学者的错误观点的时候也主要是从这一方面为依据的,就上上一段书摘中说的那样,史学家们在研究时也会受到当时整体的思想文化环境的影响,其次自身经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 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研究西方冲击之后中国历史的美国学者,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