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王晓明-玉米病害例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1-2003年在东北地区严重发生,近年得到控制 早春低温年份发病仍较重,但播后降雨有减轻病害作用 东北春玉米生产地区的首要病害 病菌可能存在生理分化 丝黑穗病 北方春玉米区最重要的叶斑病 近年发生普遍加重 大斑病 西南玉米区最重要病害之一 夏玉米区少数品种严重 病菌小种变异加快,毒力组成复杂 2009年发生中等偏重,先玉335发病重 2010年发生偏轻 2011年偏轻,与后期降雨少有一定关系 省份 小种类型 吉林 0、 1、2、3、N、 12、13、 1N、 2N、 3N、 123、 12N、23N、123N 黑龙江 0、 1、 3、 N、 12、 13、 1N 、 3N 辽宁 1、N、23、 1N、2N 、 123 北京 0、 1、 N、13、 23 、 1N 河北 0、1、2、2N、3N 天津 0、1、 N 、 13 海南 0、 1 广西 1 、13、123 四川 0、 1、N 、 123N 山西:8个小种:0、1、2、12、13、23、12N、123N (隗爽等,待发表) 云南:6个小种:13、123、12N、13N、23N、123N 贵州:4个小种:23N、123、13N、123N (何泽民等,2009) 吉林:15个小种:0、1、2、3、12、13、1N、23、 2N、3N、12N、 13N、123N、123、23N (苏前富等,2008) Ht1 Ht2 Ht3 HtN No Ht 大斑病菌毒性研究 对不同抗性基因组合的致病性 对不同抗性基因的致病毒力 (王玉萍等,2007) 大斑病菌:遗传多样性 河北赤城 2 a * 河北蔚县 1 a 辽宁凌源 1 a 辽宁抚顺 0 A 河北兴隆 0 Aa 河北丰宁 123N 河南灵宝 13 A 辽宁普兰店 2 A 河北涞源 0 A 河北保定 1 A 辽宁凌源 1 a 河北饶阳 1N 辽宁喀左 0 黑龙江牡丹江 12 山东济宁 2 A 山东诸城 1N 河北保定 2 a 河北大城 1 山东栖霞 1 a 河北宣化 1 A 河北定州 3 A 山东平度 0 A 辽宁灿岩 12 A 河北保定 2 A 吉林白城 1 Aa 吉林安图 13 A 河北宽城 N a 河北承德 2 a 河北保定 1 a 吉林乾安 1 A 河北涞源 0 a 河北遵化 23 A 河北保定 2 A 四川广元 23N A 河北承德 1 Aa 黑龙江牡丹江 123 Aa 河北易县 0 Aa 河北保定 3 A 辽宁宽甸 0 Aa 河北磁县 0 a 河北保定 0 a 河北宣化 13 A 河北保定 1 a 辽宁新宾 1 a IGI IGII IGIII IGIV IGV IGVI IGV II ISSR分析 谷守芹等,待刊 4 5 6 7 8 9 1 2 3 AFLP分析 王玉萍等,未发表 RAPD分析 张明会等,2009 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上的菌株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的 菌株的DNA多态性存在差异 夏玉米地区最重要的叶斑病 小斑病 西南地区重要病害之一 O小种为主,多于85% 近年总体发生平稳,与品种抗性水平有关 2008年局部较重,皖北和河南部分地区发生提早 2009年轻发生,夏季温度偏低 2010年和2011年发生平稳 川渝南部、贵州毕节地区和云南的低海拔地区发生重 夏玉米地区重要病害之一 近年发生不严重,但局部地区有明显影响 如山西南部先玉335严重发病 推广品种的亲本有抗病自交系黄早四血缘 甘蔗花叶病毒SCMV和白草花叶病毒 (Penniserum mosaic virus,PenMV) 矮花叶病 SCMV 次要病害逐渐加重,一些已成生产制约因素 土传病害加重正在重新成为生产问题 南方锈病逐渐北扩,危害性突出 灰斑病成为部分地区重要病害 细菌性病害增加 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秋季阴雨有利发病 品种抗性水平差异明显 已被列入夏玉米区重要病害 茎腐病 各地发生普遍,生产危害加重 严重影响制种生产 品种抗性水平不明确 瘤黑粉病 甘肃:临泽 玉米制种田中的瘤黑粉病问题突出 去雄后伤口被侵染 被丢弃在田边的大量病体 秸秆还田加重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病害发生早 对夏玉米生产影响严重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