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于公元765年离开成都草堂举家东迁,在漂往湘、鄂途中,流寓在夔州时写下的作品。《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情强烈。《咏怀古迹(其三)》是歌咏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苍凉。《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
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教学目标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创作的背景和目的。
感知诗歌的感情,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这三首诗。
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来鉴赏这三首诗歌。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会从“炼字”、情景交融上鉴赏诗歌,探究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朗读诗歌
全班朗读(正音、疏通文意)——听录音——学生个别读(注意语气)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其诗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著有《杜工部集》。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
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
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请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孤独抑郁
诗中写了什么景,包含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包含着作者的忧伤与孤独之感。(3)总结诗歌主旨
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两句集中体现了诗歌的主旨。此时诗人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的萧条,不觉潸然泪下;联想到自己的老病孤舟,又不觉引起了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目睹国家残破,而自己又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而这正是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体现。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这两句很好地做到了情景的和谐统一。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但诗人并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所见所闻,也不是简单地描写景物的特征,而是赋予它们某种性格某种精神。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危急。在这里诗人其实是用豪迈、宏阔写出了哀愁,诗人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诗人所要表现的感情也就有了依附。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仅因为她的美貌,而且因为她达成了汉朝与匈奴的“和亲”,使老百姓免于战乱而被世人铭记于心。当杜甫来到她的出生地时,他会有何感慨呢?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共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131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22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件 苏教版.ppt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112 人体废物的排出》课件 苏教版.ppt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101 血液和血型》课件 苏教版.ppt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111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课件 苏教版.ppt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81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10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82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1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83 人体概述》(10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102 血液循环》课件 苏教版.ppt
-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级生物下册《121 激素调节》课件 苏教版.ppt
- 云南省陇川县高考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云南省陇川县高考语文《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云南省陇川县高考语文《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云南省陇川县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云南省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六节 亚洲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doc
- 云南省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优秀教案.doc
- 云南省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优秀教案.doc
- 云南省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优秀教案.doc
- 云南省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九章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优秀教案.doc
- 云南省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二节 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 》优秀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