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来昆曲盛衰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十年来昆曲盛衰记

五十年来昆曲盛衰记   『五十年来昆曲盛衰记』(1890-1940)   1940年中国对日抗战最激烈时期,一篇登载在当时杂志《国艺》的这篇文章叙述了昆曲自1890到1940即将灭亡前夕的点点滴滴,是一篇对于当时昆曲处境十分重要的昆曲史记!文章作者的署名是“丁丁”   昆曲到了现在,己成了强弩之末,衰颓不堪,只有以前昆曲传习所出身的仙霓社,全班不足二十人,在那里苦撑场面,听众寥寥,完全不受人注意,非惟不能比平剧的风行一时,且不能与女子越剧、蹦蹦戏等地方戏剧一较长短.预料不久之后,就是这班硕果仅存的昆曲班仙霓社,也得如广陵曲散,成为绝响.昆曲的名称,不过占着中国戏剧史上的一页而已.   在以前,所谓中国戏剧,便以昆曲为代表,在戏剧中最风行而占重要地位,这可以从历代的曲本上明白显示.逊清全盛的干、嘉时代,户户笙歌,即是指昆曲而言,只在这五十年来,戏剧起了绝大转变,昆曲渐渐不为时尚所趋,慢慢走入没落时期.便是这戏剧转变的五十年内,昆曲由盛而衰,直到现在,也不知经了几度沧桑,几多变化,终因曲高和寡,提倡乏人,昆曲伶人,一味墨守成规,不知改革,到此一蹶不振的地步.   苏州,是昆曲的集中地与发祥地,昆曲的盛衰,在苏州最可以充分表现.因所有的昆曲班子,从以前的聚福班,全福班,到现在的仙霓社,没一个不在苏州成立,苏州演唱.班中伶人,也都是苏州的籍贯.苏州人的能昆曲的,为各地之冠,这不是别一地方,没有昆曲,因自从逊清干、嘉之后,昆曲已渐走入衰颓时代,复经了红羊大变,各地昆曲,不再风行,只剩了江南一区,而江南区中,昆曲人才,集中于苏州,苏州便成了昆曲荟萃之地.几度提倡,昆曲在苏州,又日渐风行.这五十年来,昆曲的盛衰,便可以从苏州昆曲班的经历而作为代表了.   自逊清光绪初年起始,昆曲可说是一个中兴时代,虽不能比干、嘉时的笙歌遍地,人尽度曲,也极风行一时.因这时经了红羊事变,元气方复,由于官府的提倡,点缀升平,昆曲人才,次第辈出.昆曲班既名伶迭见,苏州人对于习曲的兴趣方浓,差不多凡是中上级家庭的子弟,都得学几句曲词,以为风雅,昆曲遂成不多见的盛况.班内名伶,佳材甚多,先后二十年,如官生麻金,福来,巾生王鹤明、阿掌.老生李子美,黑衣生沈寿林、六旦周凤林、葛子香、葛小香,作旦聚林,正旦阿四,大面王松,白面茂松、副姜善珍、陆四、刺旦双庆、老外庆寿、丑小阿三、小王四等,次第闻名一时.爷台(昆曲票友之称)中尤多人才,大面张云亭、六旦程练秋,老生张润亭,老外程藕卿,正旦张玉荪、丑陈子和,副杨剑三,小生徐凌云,王蔚伯等,均一时着手盛誉.笛师殷老四,鼓板松福,都是不可再见的能手.将近有二十年这般的鼎盛风行,那自然可说是中兴时代了.直到光绪去世,方一度衰落.鼎革之后,昆曲班与爷台们,虽仍维持着登台与客串,但并不是常年演唱,此时的昆曲,进入中落时期.至民国初年,昆曲传习所虽成立,昆曲班却己风流云散,难得登台,昆曲的衰落,已到极点.直到民十二年起,昆曲传习所以新乐府班名登场,因所员剧艺尚佳,人亦齐整,又有顾传玠、朱传茗、倪传钺、王传淞等几个特殊人才,遂名震苏沪两地,昆曲前途,似又有光明希望,新乐府在上海大世界演唱时,是新乐府的全盛时代,但尚不能比美光绪初年的中兴时代,不过昆曲在戏剧行中,已有了立足点.惜乎如昙花一现,顾传玠脱离之后,即一蹶不振,走上了没落途径.   昆曲在逊清干、嘉年间,年代己远,漫不可考.从光绪初叶起,苏州的昆曲班,名高天小班,最先开演于中衙前,即现在的景德路中段,既称为小班,伶人的年龄,自不甚高,这正是五十年来昆曲的起始.班中人才,极为整齐,大都典型犹在,官生麻金、福来,巾生王鹤明、阿掌,黑衣生沈寿林,六旦是葛子香,掌生小桂林,大面王松,作旦寄生、聚林,正旦阿四、阿本,刺旦双庆,白面祥林、茂松,副姜善珍、陆四,丑小王四、巧福,此外尚有小阿三,时来助演,人才济济,俱为一时昆曲的优秀伶人.所演的戏,亦甚齐全,《一文钱》《焚香记》《跃鲤记》《翡翠园》《长生殿》《鲛绡记》《红梅记》等,均有整本,惟武行则付缺如,因昆曲本称文板,武戏极少,伶人只须能把子,演《铁冠图》中的《宁武关?对刀步战》,即为全材,高天小班,亦属如此.开演后大为观众欢迎,生涯鼎盛,昆曲走入了中兴时期.可惜不到两年,高天小班的班生,因病而死,主持乏人,该班顿成无形解散.辍演匝月,方由作旦聚林发起,组织一个昆曲班子,时高天小班内所有的伶人,一概罗致,取名为聚福班,在郡庙前开演.这时有一昆曲旦角加入,这个昆旦,艺术的高妙,可称空前.在五十年内,能如此色艺双绝,只有他一人,便是昆旦周凤林.此时年纪尚小,以小弥弥戏为主,如《邯郸梦》的番儿,《西游记》的胖姑等等,高天小班遂脱化而为聚福班了.昆曲班子,本有两种,一种一年四季,在城中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