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功能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摘要】nbsp;   近年来对拟调节功能的研究成为眼科领域关注的热点。现综述众多学者人工晶状体眼拟调节功能的研究,包括区分调节和拟调节的概念、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拟调节力的影响因素;并概述具有拟调节功能的人工晶状体发展近况。 【关键词】nbsp; 拟调节 人工晶状体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pseudophakic accommodation nbsp;nbsp;nbsp;nbsp;nbsp; AbstractResearch on pseudophakic accommodation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ophthalmology. A brief review on the pseudophakic accommodation is given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concept,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phsudoaccommodation. Recent advances of some pseudo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 (IOL) are also reviewed. nbsp;nbsp;nbsp; · KEYWORDS: pseudophakic accommodation; intraocular lens   0引言 nbsp;nbsp;nbsp; 自1949年Harold Ridley医师植入了世界上第一枚人工晶状体(Introculer lens, IOL)的近几十年来,白内障手术方式从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及激光乳化白内障术等进程,以及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调节力丧失,视近困难。若预期保留了一定的近视屈光度数(通常为0.00~-0.75D),这样术后远近视力均不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一些学说、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及具有拟调节功能的IOL进行如下综述。 nbsp;nbsp;nbsp; 1调节理论及拟调节 nbsp;nbsp;nbsp; 1.1调节理论 正常人眼视远、视近兼顾是通过调节功能实现的。调节,是指人眼看近距离物体时晶状体的屈光力增强,使近处的发散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看清近距离物体[1]。一些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晶状体赤道直径变长、玻璃体和睫状肌弹性改变等都是引发调节力下降的因素[2,3];目前对调节理论,有广为接受解释调节及老视机制的经典Von Helmholtz松弛理论:调节时睫状肌的环形纤维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睫状突和晶状体赤道部接近;及由Tescherning、Schachar提出的调节紧张理论,认为调节是由晶状体赤道部受到张力牵引而产生,至少一部分晶状体悬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并从物理数学模型、尸眼解剖、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论证。因为Von Helmholtz理论无法解释调节时晶状体双曲面、球面像差减小等现象的产生;Glasser和Campbell生物形态学检查[4] 、Glasser 和Kaufman 动物实验[5] 发现:晶状体屈光力的焦距恒定、没有找到赤道部悬韧带存在的直接证据,调节增加时晶状体赤道部边缘远离巩膜、睫状肌内部最高点向前、向眼轴中心方向运动,与Schachar假说相反。关于调节假说分歧和争论仍在继续。 nbsp;nbsp;nbsp; 1.2拟调节 晶状体摘除IOL植入术后,丧失了原有的解剖结构、晶状体囊膜纤维化和囊袋的皱缩,并且可能发生IOL光学部、襻与晶状体囊膜牢固的贴附,使IOL植入术后的位置相对固定;IOL没有足够的弹性随着睫状肌的收缩改变形状。1979年Sugitani发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有一定的阅读近视力,就像戴了一定度数的近视力矫正眼镜,并把这种调节称为人工晶状体眼的调节(Pseudophakic accommodation,PAC),也称为拟调节.后来众多学者应用动态视网膜带状光检影法、主觉近点法、离焦法等证实了PAC的存在,并且粗略测得人工晶状体眼视近时存在的拟调节力约为2~3D。人眼的睫状肌在一生的后半部分也能相对很好的收缩[6]。但是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的轴向厚度普遍低于晶状体,人工晶状体眼获得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焦点深度[7]。在理想的晶状体材料问世之前,IOL植入后的拟调节只能依靠IOL的光学部移位等方式获得。 nbsp;nbsp;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