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明代管理与禁弛乐户看雅俗文化的对峙与交流
从明代管理与禁弛乐户看雅俗文化的对峙与交流
nbsp;
nbsp;
从明代管理与禁弛乐户看雅俗文化的对峙与交流
nbsp;
华东师范大学nbsp; 丁淑梅
(华东师大中文系 上海nbsp; 200062)
nbsp;
[摘nbsp; 要]nbsp; 乐户是自北魏立乐籍以来从事各种官方及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特殊社会群体。明代是乐籍制度急遽变迁的重要时期,乐户向民间的流播,使其名籍隶属、生存境遇、以及职业所长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乐户成为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交融的重要中介。本文拟从明代对乐户的管理与禁弛,来探讨明代宫廷文化制度的沿革对乐户生存状况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雅俗文化观念的对峙与交流。
nbsp;
关键词:乐户nbsp; 管理nbsp; 禁弛nbsp; 雅俗文化
nbsp;
乐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服务于中央及地方宴享祭祀、礼仪庆典、及民间婚丧嫁娶、娱乐游戏等文化活动的有名籍人户,包括乐师、乐工、女乐、倡优等。乐户之设由来已久。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所述:“魏律,缘坐配没乐工杂户者,皆用赤纸为籍”,1(p427) 及《魏书·刑法志》所载:“诸强盗杀人者,首从皆斩,妻子同籍,配为乐户。其不杀人及赃不满五匹,魁首斩,从者死,妻子亦为乐户。”1(p427) 可知,最初的乐户是一种列入户籍制的“杂户”,虽有名籍、但非良民。自北魏以罪没之民立乐籍以来,乐户在宫中隶礼部教坊司、太常寺,其中的女乐亦兼充官妓;在郡县听用于地方官府,也应时应俗于民间;配给军籍的鼓吹乐人称为营户。明代是乐籍制度急遽变迁的时期,大量乐户向民间流播,使其名籍隶属、生存境遇及职业所长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奏雅乐、供歌舞、好俗艺、操戏乐的乐户在明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拟从明代对乐户的管理与禁弛,来探讨宫廷文化制度的沿革对乐户生存状况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雅俗文化观念的对峙与交流。
nbsp;
一、雅乐的钦定与宫廷乐户的建置
1nbsp;
明代统治者汲取元代纲纪废弛、社会秩序混乱的教训,出于巩固政权和教化需要,从朱元璋立朝始,就确立了以程朱理学一统天下、遏止人欲的统治思想基础。与这一统治思想相一致,逐步形成了崇雅斥俗的文化意识。
“太祖初克金陵,即立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2(P339) 太祖建政之初即立郊庙祭祀之乐,置典乐官建制管理,试图以恢复先王雅乐为祖训,实现家国之治。后来太祖曾反复厘定并重申雅乐治国的重要性。洪武三年“定朝会宴享乐舞数,凡圣节正旦冬至大朝贺用乐工六十四人,引乐二人,箫笙箜篌方响头管龙笛各四人、琵琶六人,……每朝贺之日,和声郎先陈乐于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3(P9) 由此钦定了宫廷庆典仪式中乐工的规模、人数以及配置。声容壮大的乐工们陈奏丹陛大乐、颂圣乐章,以宣示天下太平、国家清宁的盛世气象。太祖颁行雅乐在洪武十七年:“近命制大成乐器,将以颁天下学校,俾诸生习之,以祀孔子。朕思古人之乐,所以防民之欲。后世之乐,所以纵民欲。其何故也?古乐之诗章,和而正。后世之歌词,淫而夸。古之律吕,协天地自然之气。后世之律吕,出入为智巧之私。天时与地气不審,人声与乐声不比,故虽以古之诗章,用故之器数,亦乖戾而不合,陵犯而不伦矣。”2(P359) 他认为自然、中正、和谐的古乐,确能防民欲;在崇奉古乐的同时,将后世之乐置于古乐的对立面;指斥浮夸、淫巧、乖戾的歌词,将会导致民欲无节、尊卑无序、人伦失范,而危及秩序的不稳定。太祖颁行雅乐,并申明尊雅乐而斥俗乐的态度和立场,显示了明代官方确立文治的雅文化意识和视野。
太祖辨古今之乐,暗示乐户并非只在封闭的宫廷建制中活动,“导民欲”的歌词也经由乐户而输入宫禁。日益扩大的宫廷文化活动,常常需要从民间调集乐户供役。据史籍,洪武大典就曾从山东东平征召二三百乐户进宫,英宗三年为山川大典还从山西、陕西调拨数百乐人入京应役。这些操土音、擅俗艺的乐人出入宫禁,形成了雅乐和俗艺的某种对垒。到了嘉靖九年,廖道南奏:“古乐不复于今久矣。自元入中国,胡乐盛行。我圣祖扫除洗濯,悉崇古雅。观大明集礼所载,昭如日星。奈何浸淫日久,新声代变,俗声杂雅,胡乐杂俗。而帖滞噍杀之音,沉溺怪妄之伎作矣。伏原皇上昭宣祖训,敕下所司,考雅乐之章,去胡乐之部。凡淫哇之声,妖冶之技,有乱正者,禁之不复用。庶风行自近,而颂声可作。”2(P363) 可以想见,明中叶后,由于乐户在民间和宫廷的流动,民间俗乐早已浸淫雅乐,在统治者默许下涉足宫廷、张布禁掖、流行士林、唤起上层社会的关注和欣赏,才会有臣子上奏申禁。所谓“帖滞噍杀之音,沉溺怪妄之伎”,无非是民间日常祭祀、娱乐游戏所用的俗乐伎艺。说它“噍杀、怪妄”,是指这种乐调充满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