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某些成语的“误用”浅谈语言的约定俗成和规范
从某些成语的“误用”浅谈语言的约定俗成和规范
【摘 要】人们在语言的使用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或望文成义而误用语言的现象。本文从诸如“逃之夭夭”等一些成语的误用浅谈语言的约定俗成与规范.
【关键词】成语“误用” 约定俗成 语言规范
一、某些成语“误用”现象
我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词语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意义与它的本义有一些差别,甚至截然相反。
1.“逃之夭夭”:这个成语本来应该写成“桃之夭夭”,出自《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是起兴的用法,用来烘托姑娘出嫁时的热闹场面以及快乐的心情。夭夭是桃花包含的样子,形容茂盛而艳丽。灼灼是鲜明的颜色,这样盛大的桃花开放用来形容女子出嫁。而今天我们再提到这个成语的时候大概只能想起它“逃走”的意思了。例如:“他对我的爱给了我太大的负担,最终我还是逃之夭夭了。”、“我们长大了,开始慢慢地老去,弹指间老去的不仅是岁月,更是一种心境。纵然曾经多么辉煌,最终心底的明媚与憧憬也会在逝去的年华中‘逃之夭夭’了。”
2.“呆若木鸡”:《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楞的样子。”而其本义却恰恰与此相反,是用来表现一种镇定自若,胜算在胸的神态。
3.“七月流火”:“每逢七月,骄阳似火。”人们形容当时的天气酷热经常使用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它的原意是“夏历七月,大火星向西流去,天气逐渐转凉”,这与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意思正好是相反的。
4.“空穴来风”:出自宋玉的《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因为枳树弯曲,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白居易有一首诗中准确使用过这个成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意思是腐朽的树木难免会找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可见,此语从本义看来“空穴”与“来风”是一因一果。现在许多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它的意思就是“凭空捏造,没有根据”。2005年6月6日的《钱江晚报》上有这么一句:
“丰田公司的代表人士认为,所谓的十万元买车并不是空穴来风,但他指出产品尚在设计中,价格问题不会那么早就确定下来。”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普及的误用。曾经的有原因变成没根据,没来由了。曾经有语言学的专家指正过这种现象,但是它们还是用开了,人们普遍的接受了。
二、“误用”现象的原因
“桃之夭夭”起初用桃花的盛开及艳丽来表达女子出嫁的喜庆,而现代这样的用法很少了.那么何不用“逃之夭夭”来替代“桃之夭夭”以满足人们既想表达逃跑的意思又想使语言优雅而使用成语的意愿呢?《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里只有“逃之夭夭”,已经没有“桃之夭夭”了。语言的这种习非成是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的原因,比如语言领域的“涟漪效应”,“怪坡现象”以及语言处理的“容错机制”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交往的增多,人们需要不断地传达新意。从某种意义上说,用原有的成语表达新的意义,以满足现代人语言表达的需要这也是符合语言的经济性的。
语言或文字在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造成误解。过去大多数读书人或很有才华的人才会使用一些所谓的雅语。但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交际范围的扩大,一些以前只出现在文人口中的言语也会出现在百姓的言语中。“落花流水”出自唐代诗人李群玉的诗句:“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它本来是形容残春暮景的,而在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使用过程中则变成了形容七零八落,不成局面的意思。
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所固有的因形示义的特点也是成语误用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汉字是语素文字,从文字的表面就可以看出其大致的意思,因而更容易望文生义。“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它起初的意思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宏伟壮丽。而现代的人们脑子里想的“美”大概更多的是各种各样无法言说的美。例如:“荷花的形状如传说中的宝莲灯,一盏盏宝莲灯透过水底的黑暗,厚厚的淤泥照亮了整个河塘。呀,真是美轮美奂。”
三、语言的约定俗成与规范
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我们一直在提倡语言的规范化,但是约定俗成也是语言规范化的一个标准。当语言面临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已经深入人心时,我们不应坚持不懈地维护更具有古代特征,更具有词源价值的规范,而是“迁就”或采用更为流行地通俗形式。成语虽然是语言中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相对固定并且有其特定内涵的短语,但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它当然也不例外,同样会发生语义的缓慢变化。但是也有某些语言学者写文章批评指正这种成语误用的现象。理由是我们要竭力维护语言的纯洁,保证语言的规范。记得有一篇文章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