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金批水浒看金圣叹文化人格的分裂.
从金批水浒看金圣叹文化人格的分裂.
摘要:金圣叹的思想性格极其复杂,其中的许多构成因素互相对立,这在他点评《水浒》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既维护封建制度,又崇尚率性而为;既沉溺于传统的文化意识,又能够从传统文化意识中站立起来。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情与理的尖锐冲突。金圣叹外儒内庄,释心墨行,一颗敏感的心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追逐。
关键词:金圣叹;《水浒》; 文化人格
金圣叹的思想性格极其复杂,其中的许多构成因素互相对立冲突。然而,纵观对金圣叹的研究,大多是从既定的成见出发,对金圣叹矛盾的言行“各取所需”。许多研究者不是全面细致地研究真实的金圣叹,而是在用金圣叹来证明他自己所处时代的流行观点。因此,这些研究中主观臆断的成分极为明显。我以为,我们应该采取全面系统的方法来还原真实的金圣叹,深入剖析他充满矛盾性格的复杂性及其造成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他给我们留下的那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从他性格因素的冲突中获得一些关于主体性格和谐发展的启示。
一、金圣叹性格的复杂性
“金圣叹,名人瑞,庠生,姓张,字若来,原名采。为人倜傥不群,少补长洲诸生,以岁试之文怪诞黜革。次年科试,顶张人瑞就童子试,拔第一,补入吴庠。”(顾公燮《哭庙异闻》)这则记录有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关于金圣叹的姓名,二是关于金圣叹的科考。金圣叹先姓金,后姓张,终又姓金;原名采,后名人瑞,再名圣叹。迷离多变的姓名隐含着金圣叹曲折的人生轨迹,寄寓着他狷狂驳杂的特有品性。金圣叹“以诸生为游戏”,“补而旋弃,弃而旋补”(王应奎《柳南随笔》)。既以科场为儿戏,藐视功名,侮弄圣贤,何以又假冒他人之名再试,为博取功名而折腰仕途?心性不定,性格使然!
入清后,金圣叹欲绝意仕途,然而,他的心情又是矛盾的。“今冬无米又无菜,何不作官食肉糜。邻舍纷纷受甲去,独自饿死欲底为?”(金圣叹《甲沈秋兴之二》)这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吟叹。在踌躇彷徨中,清苦的金圣叹终于放弃了“作官食肉糜”的机会,与统治者分席断襟,“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读书著述为务”(廖燕《金圣叹先生传》)。但是,当他得知清顺治皇帝很赏识他批的“才子书”,称赞他是“古文高手”时,又“感而泣下”,北向叩首而赋:“千里归来尘未洗,一天欢喜泪无端”,“半生科目沉山外,今日长安指日边”(金圣叹《春感八首》)〔1〕(P858)。他幻想与清朝最高统治者文心相通,感激明主知遇之恩的心情溢于言表。如果金圣叹宁愿忍饥受寒也不出仕是坚守着他的清高和气节,那么,对天子的感恩零涕又是因为什么?是否文化超越了骨气?
“圣叹性流宕,好闲暇,水边林下,是其得意处。又好饮酒,日辄为酒人邀去,稍暇,又不耐烦。”(徐增《天下才子必读书序》)这是金圣叹的好友徐增对他性情真实细致的描写。清代学者邱炜爰在《菽圆赘语》中也对金圣叹的性格作过刻画,说他:“长年困青毡,对佛火,参禅挥尘,领略道人况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任性逍遥的红尘隐士,最后却“为邑人公义,上讦墨吏,激昂就死”。(邱炜爰《菽圆赘语》)“哭庙案”中的金圣叹心念苍生,肩担道义,竟如赴汤蹈火的战士一般。他撰写《哭庙文》,深夜串联人等,两次哭庙,不避死地。想当时他鸣钟击鼓,撕裂儒冠,放声大哭之时,何等慷慨悲愤!临难赋诗:“天公丧母地丁忧,万里江山尽白头。明日太阳来作吊,家家檐下泪珠流。”又见其胸怀公义,气贯长虹。金圣叹究竟是何等样的人物,何等样的性格?我们怎能一语以蔽之?
二、金批水浒矛盾性格的呈现
金圣叹性格的复杂性在点评《水浒》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完全是由着“性子”来,一些尖锐对立的观点竟出自他一人之口,竟出自他批《水浒》之一时一事。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金圣叹矛盾性格的呈现。
1.关于《水浒》的创作动机
关于《水浒》的创作动机,金圣叹提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其一,他在《序二》〔2〕(P6)中以“史氏之有《杌》”作比,认为施耐庵创作《水浒》是“诛前人既死之心”,“防后人未然之心”。也就是让读者看到起义造反者的悲惨下场,以一百八人为戒,低首为奴,服从统治;其二,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却说:“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这就是说,施耐庵作《水浒》只是自己消遣而已,本与政治无关;其三,他在第一回、第十八回的回首总评及第六回、第十三回的夹批、评点中,又认为《水浒》是“庶人之议”,是作者“发愤作书”、“怨毒著书”。“为此书者,吾则不知其胸中有何等冤苦而为如此设言。”他觉得《水浒》反映了百姓的心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施耐庵作《水浒》究竟是为统治者服务、为百姓喊冤还是纯粹就是个人的消遣?他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