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荩与“沈荩案”若干史实的补证..docVIP

关于沈荩与“沈荩案”若干史实的补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沈荩与“沈荩案”若干史实的补证.

关于沈荩与“沈荩案”若干史实的补证. 【内容提要】沈荩于自立军起义后在京津地区曾先后由刘鹗安排在北京的掩埋局和《天津日日新闻》报馆工作,他并没有担任记者,也没有利用记者身份向八国联军告密使载漪、启秀等被处死。被称为《中俄密约》的俄国ldquo;七条rdquo;要求并非由沈荩ldquo;以侦探手段得之rdquo;而揭露于报端。因此关于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而获罪,致被清廷杖毙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摘 要 题】近代人物 【关 键 词】沈荩/沈荩案/刘鹗/自立军起义/俄国ldquo;七条要求rdquo; 【正 文】 我曾在17年前在沈荩后人的帮助下撰《沈荩与ldquo;沈荩案rdquo;》(载《求索》1988年第6期)一文对沈荩生平和ldquo;沈荩案rdquo;始末进行了一些考证。其中,否定了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而获罪,至被清廷杖毙的说法。但此文考证多有疏漏,关于沈荩与ldquo;沈荩案rdquo;的一些史实仍有许多疑问。近读一些中国近代史和新闻史的论著,都认为沈荩ldquo;因揭露《中俄密约》于报端rdquo;而获罪,并称沈荩为ldquo;最早为新闻事业献身的人rdquo;,ldquo;中国近代第一个以身殉职的记者rdquo;(注:这方面的论著主要有:春扬的《清末报律与言论、出版自由》(载《法学》2000年第3期)、李文绚:《百年新闻mdash;mdash;20世纪新闻事业编年史(上)》(载《中国记者》2000年第12期)、吴永良的《沈荩之死与英敛之办报》(载《书屋》2005年第1期)、徐思彦的《社会转型与报业现代化》(载《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澹泊主编的《湖南名人传》(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出版)等。)。目前最具权威、由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的《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ldquo;沈荩rdquo;词条也称沈荩是ldquo;因将《中俄密约》内容披露报端,引发中国留日学生和国内各阶层的反对。被清廷逮捕杖杀rdquo;。另外,所有这些关于沈荩的论著中,对沈荩在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在京津地区的活动都语焉不详。有鉴于此,本文根据近年来所接触到的一些近人的诗作、笔记、日记等史料,对与沈荩和ldquo;沈荩案rdquo;有关的若干史事再作一番补证,以期引起史家的注意。     一、关于沈荩于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在北京的活动 沈荩(1872-1903),原名克(很多文章误为ldquo;克诚rdquo;),字愚溪(后改为虞希),号潇湘渔太郎,祖籍江苏吴县洞庭山,太平天国运动时,其祖经商入湘,寄籍善化(今长沙县)。戊戌维新运动中,他积极参与了湖南新政。戊戌政变后,他到上海会同唐才常东渡日本。次年年底归国,与唐才常一起在上海创办正气会(后改为自立会),并任干事员。1900年,他积极参与上海ldquo;中国国会rdquo;的活动和自立军起义的准备工作,任自立军右军统带,驻扎新堤。自立军正准备起义之时,汉口自立军总机关被张之洞破获,唐才常、林圭等死难,自立军起义失败。 沈荩在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潜回武昌,然后到上海探听消息。当然清政府缉捕甚严,沈荩被列于通缉名单之首,并被悬赏二千元。为避缉捕,他改名为荩,并取道天津前往北京。在北京,他首先寄居于好友刘鹗之家。刘鹗(1857-1909),原名梦鹏,字云抟,又字铁云,江苏丹徒人,中国近代著名小说家和收藏家。刘鹗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曾与康有为、梁启超、汪康年等过往甚密,并曾列名保国会。当时,刘鹗住在北京的板章胡同,沈荩、连梦青、狄楚青(即狄葆贤)都曾住在他家的后花园[1]。在刘鹗的《铁云诗存》中,还有与沈荩有关的三首诗[2](46-47)。前两首题为《沈虞希以采芝所绘兰花嘱题》: 依稀空谷见精神,翠带临风别有真; 谁料弥天兵火里,素心花对素心人。 虞弦落落听希声,似采灵芝赠远行; 一片幽情弹不出,冰绡飞出董双成。 这两首诗中暗含着沈荩在北京的时间和一些生活情况。ldquo;依稀空谷见精神,翠带临风别有真rdquo;应该是以兰花品质比拟沈荩和绘兰花图的ldquo;采芝rdquo;的性格。从ldquo;谁料弥天兵火里rdquo;一句,可推测此诗写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庚子秋冬或辛丑春。ldquo;素心花对素心人rdquo;一句应与诗题及下一首中的ldquo;虞弦落落听希声,似采灵芝赠远行rdquo;两句联系起来看,后两句分明是将沈荩的字和诗题中的ldquo;采芝rdquo;嵌入其中。那么,ldquo;采芝rdquo;是谁呢?后一首诗的最后一句为ldquo;冰绡飞出董双成rdquo;,董双成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她炼丹宅中,丹成得道,自吹玉笙,驾鹤升仙。显然这里是将ldquo;采芝rdquo;比作ldquo;董双成r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