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高考2015届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专题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www.ks5u.com2014高考).ppt

南方新高考2015届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专题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www.ks5u.com2014高考).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方新高考2015届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专题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www.ks5u.com2014高考)

粤考规律 1.近年来,广东卷第 5 题的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考查, 能大致体现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及知识迁移的考查方向,虽 然具体义项未必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所涉及的词语大多在中学 教材中有出现,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归纳积 累,更要求考生注意在具体考题中能结合语境上下联系、辨别。 这里特别提醒考生注意,文言文实词的考查,是放在阅读这个 条件下的,不是孤立地考词语意思,充分借助语境是解题的关 键。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而高考考试说明的规定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从近三年的命题来看,只有 2012 年的“举”、 “卒”,2013 年的“知”在 120 个之列,其余的 9 个均不在应 重点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之列。这表明只要是常见的、考生 应该知道的,都是命题会关注的,因此,文言实词的复习不应 拘泥在 120 个重点实词之内。 3.考查内容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和理解有一定难度或干扰性的词语等,自 2004 年广东省单独命 题以来,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文言实词中的多义词在句中的解释。 如2009年的“奇”、“诛”、“弛”;2010年的“语”、“委”、 “识”;2011 年的“苦”、“纵”、“官”、“抵”等;近三 年考题中词类活用也是重点,如 2011 年的“苦、官”,2013 年的“绳”。常见的错误选项的设计方法有:望文生义、意思 接近但表述不当等。 4.有考查价值、便于设置赋分点的实词容易在翻译题中出 现。 考点透析 考点一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很常见的语言现象,同一个词, 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思,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因 此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 “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而“南取汉中,西举巴 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则应解释为“攻取”。 一般地说,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 信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个义项 中的哪个义项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 考点二 通假字 “通假”,即文言文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它包括“通用”和“假借”两类现象。“通用”是指读音相同 或相近,而意义也相通的字之间的通用。“假借”是指读音相 同或相近,但意义并不相通的字之间的借用。例如“旦日不可 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 的“早”同音,被假借为“早”,借用了“早”的意义。“早” 是本字,它的意义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 字。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1.字义分析。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 没有关系。如果用 A 来解释,A 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 而换成本字 B 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 “B”。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 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景”通“影”,作状语。 2.字音分析。A 与 B 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3.字形分析。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 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被”与“披”,共同的声符是“皮”。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具”通“俱”,通假字“具”是本字“俱”的声符。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 对通假字的掌握,主要还是立足于平时积累。 考点三 古今异义词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 今异义。高考语文卷中的文言文经常会出现令考生感到困惑的 古今异义现象,这类词语若按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去解读,势 必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意义相反的情况。比如说,在单音节词 中,“穷”字的今义是“贫穷、穷尽”,而古文中的常见义却 是“不得志、不显贵、走投无路”等,如《孟子·尽心上》:“穷 (不得志、不显贵)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最典型的是 “让”字,现代汉语中它是“谦让、礼让”的意思,而在古代 汉语中,却经常表示“责备”的意思,如司马迁《史记·魏公子 列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责备)公子曰……” 文言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属于两个单音节词的连用现象,从 字面上看,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一模一样,然而其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