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市级劳模事迹材料
市级劳模事迹材料
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36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XXX县XX镇XX村小河边村民小组组长。
2007年,被中共XXX县委评选为“十大杰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08年被XX市人民政府表彰为保山市劳动模范。 XXX凭着对家乡满腔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白手起家,通过近21年的摸爬滚打,在地处边远山区、属于省级贫困村的家乡,垦荒山、建茶园、种林果、制茶叶,在承包来的千亩荒山上建起了260亩生态茶园、200亩连片泡核桃园、200亩西南桦树林、300多亩桉树林和200多亩水冬瓜树林。同时,身先士卒,带领群众栽茶种树、引水修路、兴办公益,大干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100多户、400多名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用艰苦创业的榜样、热心助民的赤诚,书写了一曲新时代农民科技致富、勤劳互助、传承美德的动人乐章;在最平凡的社会角色中,以个人“草根创业”的生动历程,折射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当代农村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和日益强劲的勃勃生机。
不信贫穷宿命 奔走学艺荒山创业
XXX出生的山寨,属于省级贫困村里有名的贫穷小组。那里 —1—
交通闭塞,条件恶劣,人均拥有水田面积不足1分。过去,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年复一年的用毁林开荒挑战着广种薄收的宿命。遇到好年景,玉米饭勉强可以熬过年关。然而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使得多数人家捱过了夏荒就不得不外出找活,糊口度日。由于没有什么手艺,出去也多是帮人砍柴挑粪,混个肚子饱。而XXX家在寨子里又是比较典型的困难户。因为人多地少,父母多病,家里常常寅吃卯粮甚至揭不开锅。自幼自尊好学的XXX挑着柴、背着玉米面,在一校一师的教学点读完了小学,又到20多公里外的中学上完了初中,终因家里贫穷,不得不离开了校园,回家开始了挖地砍柴的祖辈传承。眼看着山越砍越光,日子越干越苦,17岁的XXX也和同村的孩子一起开始了外出谋生。起初没钱又没手艺,他也只好跟着别人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去帮人挖地、挑粪,混口饭吃。长辈们都对他说,出生在这大山里,注定了就要受穷,这就是我们的宿命。然而,好强的XXX却不认这个穷命。与同村伙伴不同的是,他在外出谋生的日子里,只要能学到手艺就抢着去干,从不计较工钱多少。在他心里,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理想逐渐清晰。他要实实在在的学一门手艺,在家乡的荒山上干出一番大事业。就这样,XXX帮了石匠家砍柴又帮木匠家挑粪,后来又跑到邻村嫁接核桃、种茶制茶的大师傅家里干起了免费的长工。几年后,他回到了家里,用省吃俭用积攒的900元钱买了一拖拉机化肥,跑到自家的荒山上扎起窝棚住了下来,白天挖地种树,晚上看书学习。平日里,除了下山 —2—
帮人嫁接核桃、培育茶苗,或者上街卖鸡以外,就成天躲在自己的山里挖地种树。许多人都笑他穷得讨不上媳妇躲到山里隐居去了。自古天道酬勤。一年后,他一人就在荒山上种起了20多亩茶、2亩多草果、2亩多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