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典型灾害点防治研究.docVIP

云南大理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典型灾害点防治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大理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典型灾害点防治研究.doc

云南大理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典型灾害点防治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作为云南大省的一块风水宝地,崩滑成为了其危害性最大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为了引起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更好地开展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必要对当地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针对典型灾害点提出防治措施。下面对此做一简要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理 崩滑 地质灾害 防治   崩滑灾害是崩塌与滑坡两种自然灾害的缩写。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崩塌与滑坡是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气候、地震等条件下,由于重力作用产生的。由于在成因上有较密切的联系,因而往往是共同发生的。   一、大理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崩滑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现象,在其发生、发展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云南大理崩滑地质灾害基本发育特征简述如下: 在成因上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因素构成 在空间上呈区、带分布   崩滑分布地区都是沿着某一条或几条活动断裂带发育或控制。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有较大的滑坡1500多处,崩塌遍布全省,共有12条崩滑发育带。其中以金沙江崩滑带,昆明(西山)崩滑带、漾濞江流域崩滑带最为严重。而大理就位于漾濞江流域崩滑带内,每年雨季尤其是6―8月暴雨季节,崩滑、泥石流灾害多次爆发,阻断交通,淹没农田,破坏工程设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   1.3具有周期性及季节性   据文献研究,云南强震具有50年左右的周期,而崩滑、泥石流等灾害大多发生在每年5-10月份的雨季。云南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降水量季节分明,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相对稀少。所以崩滑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4具有相关性及转化性   大理各类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诱发关系、因果关系。如地震可以引起崩滑、泥石流等,进而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而崩滑也可以产生地震,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   1925年云南大理及凤仪、宾川、邓川等县发生了强大的地震火灾。地震震级7级,由地震引起规模巨大的火灾,震中腾起烈焰,刹那间繁华街市尽成焦土。震后下起了雨雪,寒冷得好比冬天来临。大地震引发了无数处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大地面目全非,在数万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山川易容、河道堵塞断流达数日,冰川堆积,覆盖农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第一次震级为7.3级,第二次震级7.4级,这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余震活动额度高,强度大。这次地震使云南省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9个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受灾面积约1883平方公里。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较严重损失。滑坡毁坏农房180幢,稻田、牧场、森林茶园近3900公顷,破坏渠道1126条,摧毁一座装机容量为240千瓦的水电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破坏道路185公里,塌方量达78万立方米。浅层崩塌性滑坡是此次地震的典型现象[2]。   二、崩滑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典型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我们更需要提前做好防治措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将损失减到最低。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提前做好灾害防御等预警机制   自然灾害是难以预料,不可避免的。我们人类无法控制灾害不让其发生,但可以做到有效预防,降低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因此,政府财政部门,国家地质灾害部门,工程部等各部门更需要通力协作,在日常工作中,严谨细致,一旦有灾害前兆,就要马上通知相应部门人员,启动预警机制。   2.2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花草树木等植被在加固土地、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政府要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杜绝乱砍滥伐现象,提倡全民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恢复植被。   2.3工程加固   如进行岩土体改造,加固稳定变形山体,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撑物。我们知道,崩滑灾害多发生在地势比较陡峭的山坡,通过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撑物,在暴雨灾害来临时,可以稳固山体,预防崩滑现象的发生。   2.4普及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环保意识。   人们平时要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关注该地气象预报,增强防范意识。另外,沿着山谷走路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