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济南“踢门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到济南“踢门槛”.doc

到济南“踢门槛”   相声界曾经有一个行规:凡是说相声的都要到济南“踢门槛”,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提起“曲山艺海”,人们马上就知道这是在说济南,而一提起济南,人们又马上能说出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评书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或许正是济南人骨子里那与生俱来的幽默情结,传统的曲艺早已经融入了济南百姓的生活。自古以来,泉城济南就有着“曲山艺海”的美誉,它曾与北京、天津并称为曲艺的“三大码头”,多少名家从这里成名,多少名段从这里诞生,而又有多少的曲艺新秀来这里“朝圣”。那时的济南观众非常精通曲艺,看得多了自然欣赏水平就高,一个曲艺新人到济南一张嘴,济南观众就知道他几斤几两,一般演员想得到济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才有“北京学艺,天津练活儿,济南踢门槛儿”等流传了几十年的老话。说白了,你只要得到了济南观众的认可,你在曲艺界就能火了。   “南来的角儿,北来的腕儿,都要到晨光露露面儿”。从1943年相声大师孙少林创建晨光茶社,到1966年歇业,晨光茶社极一时之盛,留下了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马三立给孙少林取“大号”   晨光茶社1943年9月2日由孙少林创建。   孙少林1923年出生于天津一个贫寒家庭。父亲主要靠“踩百家门”生活,母亲出身渔民家庭,嫁夫后靠做一些缝补活贴补家用。在这样一个贫寒家庭,孙少林没有机会入学读书,平时就与一些孩子混迹于天津几家大戏园子,看演出听相声。他天资聪颖,许多段子一听就会,一学就像,很讨一些老辈相声演员的喜欢。   9岁时,孙少林正式拜师学说相声,13岁时开始崭露头角,此后几年,他一直在天津演出,磨练技艺。   1941年,济南青莲阁剧场老板马玉山专门到天津请人来济南说相声。青莲阁剧场位于济南二大马路,主要演出京剧、大鼓、山东快书等综艺节目,有时也杂演济南的地方相声,但骂人的“脏口”多,难登大雅之堂。慕京津两地相声正宗之名,马玉山才想到天津求贤。   经过圈内人推荐,李寿增、孙少林、赵兰亭师徒三人成了南下山东的人选。   听说这师徒三人要到济南去闯荡,马三立等天津艺人无不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一炮打响,给相声开拓出一处新的立足之地。   当时,孙少林还没名字,平日里大家都叫他乳名“大莱子”。马三立对孙少林说:“这次去济南闯码头,不能再叫你大莱子了。但愿你们能够三拳打出个少林寺,一炮震响济南府。借这个意思,我给你起个名,就叫孙少林吧。”   从此,孙少林有了“大号”。   妹妹结婚聘礼用来租场地   来济南演出一段时间之后,孙少林发现济南的观众热情,而且有眼光,相声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就有了在济南建立相声大会的想法。这个想法与师父李寿增不谋而合。师徒二人相中了大观园商场。1943年,大观园商场已经成为济南初具规模的经济商贸、文化娱乐场所,人流密集。大观园东门内有一处曾经演皮影戏的场子,正好闲置,非常适合举办相声大会。只是,要租这个地方,租金要100余袋洋面的钱。这不是个小数目,当时一袋洋面约折合一块银元。   孙少林其时并未有多少积蓄,一时犯了难。这时,有一位在盐务局工作的人向孙少林的妹妹求婚,并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来做聘礼。当时,孙少林妹妹年龄尚小,家人本不太同意她过早出嫁。但为了支持孙少林建立相声大会,不得已将女儿早早嫁了出去。用妹妹结婚聘礼的钱和全家微薄的积蓄,基本解决了租金问题。但接下来房屋维修、购置舞台设施、观众座椅等,还需要钱。全家人东赊西借,甚至不惜借了印子钱(高利贷),晨光茶社终于成立了。   观众太多“提闸放水”   晨光茶社正式开业是在1943年9月2日。其时,20余位京津相声名家前来捧场,盛况空前。   第一个节目,就是有“小神童”、“快嘴李”美称的李伯祥和其父李洁尘共同表演的《六口人》,喻六六大顺、开业大吉之意。李伯祥当时还不到六岁,因为个子矮,只好踩条凳子。就是这条普通的榆木方凳,一直保存至今,成了当年晨光茶社留到现在的唯一一件实物。   此后几年间,张寿臣、马三立、高德明以及周德山(周蛤蟆)、吉坪三、刘宝瑞、郭全宝等国内几乎所有大腕级的名家,纷纷来晨光演出。晨光的名头越来越响,济南也与北京、天津并称为“曲艺三大码头”。   能在晨光登台的,都是腕级的演员。他们的表演,不用说不断增加的新段子,就是那些传统段子,也是百听不厌。所以一批相声迷从进场,屁股就粘在了那里。这样,门外排队的老是进不来。   水库满溢,需提闸放水。为了照顾门外排队等候的观众,晨光茶社也采取了“提闸放水”的办法,让喜欢相声的都有看演出的机会。   这时,茶社往往会安排一名演员上场,说段平淡无奇、从头到尾一个包袱都没有的段子。如此一来,就有观众受不了了,起身拂袖而去。有的借机去吃饭,或者上趟厕所。茶社里的座位就会空出几个,外面排队的人就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