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三 考点过关(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麦粒
安 庆
凝望麦粒,我常常想起麦粒的远行。
麦粒的远行有时借助的只是一场风,一只鸟儿的喙、一个人的手指或者指缝、一个出行者的衣袋。当它藏在旅人的行囊里时,它的心跳动着,隔窗遥望,一行行旅途中的树,一座座旅途中的山,一道道旅途中的河,一条条窗外的道路,一窝窝旅途中的土壤让它兴奋。旅人终于掂起行囊,它知道自己生存的地方就要到了,这将是它另一片安身立命的世界。
麦粒从来都不孤立,一粒麦粒种下就有了十粒二十粒三十粒麦粒,二十粒三十粒麦粒后就是一片风风光光浩浩荡荡的小麦大地。我常常想起一粒麦粒或一穗麦粒的成长。微醺的南风中我看见麦粒走过了它的青涩,开始饱满,一根根尖利的麦芒像一把把利剑护卫着麦粒,我不忍心去细看锋芒中的麦粒,不忍心去伤灌满了汁液、正酝酿营养,愈来愈丰满的麦粒。我选择在小麦的面前默然无声地站着。我听见风听见鸟儿掠过小麦大地,我默然无声向着一粒粒麦粒行注目礼,向刮过麦季的风行注目礼,向掠过河床又掠过麦田的白云和鸟儿行注目礼,向麦田边的杨树、桐树、榆树行注目礼,向穿过麦田的线路、流入麦田的河水行注目礼。麦田,其实吸收了更多的元素、更多的营养、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期望。在麦芒全黄的季节,麦粒看见了旅人又回到了小麦大地,回到了麦粒的出发地和出生地。大地永远是一粒麦粒、一千粒麦粒、一万粒麦粒、一万万粒麦粒、一亿亿粒麦粒的故乡;然后麦粒又延续了一万粒麦粒、一万万粒麦粒、一亿亿粒麦粒。不要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去触碰一粒麦粒、一穗麦粒,这对麦粒是一种伤害。即使你多么想仔细观察麦粒,你也无法进入麦粒的内心。
有一天在火车站,我忽然听见有人叫“麦粒”。我停下脚步,在人群里寻找,却原来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她扭过头,红扑扑的脸蛋上淌着汗水,身上是一个沉重的行囊,我知道这个“麦粒”是去打工,去某座城市,那个城市会有“麦粒”的笑声,有“麦粒”的身影,也有“麦粒”对家乡的遥望。我永远记住了这一声喊,记住了某年某月某天在车站看到过一个叫“麦粒”的打工女孩儿,“麦粒”或者“麦粒”们,我祝福他们在某一个城市过得愉快。
有一年,我从家麦收回来,在兜里发现了几粒麦粒,我不知道这几粒麦粒怎么跟我来到了我居住的城市。秋后我把它们种在了楼下的一片地里,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它们聊天,它们在城市的缝隙里成长着;一天早晨我又去看那一片蒲扇大的麦苗,麦苗上挂着露水,在晨曦里晶晶亮亮的,那么纯净、透明。我和麦苗、麦苗上的露珠对望着,我又看见了一粒粒麦粒,看见了“麦粒”们走在远行的路上,看到了故乡的影子。那一刻,我兀自在一小片麦苗前伫立,仿佛置身于一片麦海,看到了浩荡的麦田,听见了麦田里的歌声。我忽然觉得我像流浪在城市的一粒麦粒,和这些长在城市的麦苗一样想念着家乡,想融入家乡的大地。我们一年年在小麦大地里寻找,找到了宽阔,找到了释怀,找到了力量和温暖的慰藉。麦粒啊,是一千个、一万个故乡的影子。
(选自《散文》2010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段内容统领全文,下面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麦粒的远行来展开的。
B.文章中的“麦粒”既指庄稼地里的麦粒,又指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个远离家乡在外闯荡的游子。
C.作者告诫人们:不要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去触碰一粒麦粒、一穗麦粒,这对麦粒是一种伤害。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告诉人们要珍惜粮食。
D.作者借对麦粒的远行、成长等的描写,抒发了对麦粒的崇敬之情以及那些游子对故乡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E.文章以“麦粒啊,是一千个、一万个故乡的影子”收束全文,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一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粒”是本文的写作对象,请概括作者围绕“麦粒”写了哪些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子与故乡历来都是文人墨客关心的核心话题之一,请结合本文表达技巧探究:怎样写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作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A项,第一段文字并不能统领全文,它只是引出了第段的内容;C项,“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告诉人们要珍惜粮食”错,作者这样说主要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去伤害游子的内心世界。
答案:AC
(2)解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