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防火防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防火防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闪燃 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所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时产生瞬间燃烧(一闪即灭),即为闪燃。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为该液体的闪点。 物质的饱和蒸汽压越大,其闪点越低。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闪燃现象出现后,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液体蒸发速度往往会加快,这时遇火源就会产生持续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出现燃烧速度比较快的燃烧现象,即爆燃。因此,闪燃现象往往是爆燃的前兆。由于爆燃能形成很高的燃烧速度和温度,因此会直接造成火灾,与闪燃现象相比,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所以要积极控制和预防闪燃现象的出现。 * 种类 级别 闪点/℃ 举例 易燃液体 Ⅰ t≤28 汽油、酒精、甲醇、乙醇、乙醚、苯、甲苯、丙酮、二硫化碳 Ⅱ 28≤t≤45 煤油、丁醇 可燃液体 Ⅲ 45<t≤120 苯酚、戊醇、柴油、重油 ? Ⅳ >120 润滑油、桐油、植物油、矿物油、甘油 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表 * 1.闪燃和闪点 2.自燃和燃点 3.点燃和着火点 注意!!! (二)闪点与燃点的区别 (一)自燃与点燃的区别: 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蒸气,还有液体,移去火源能够继续燃烧。 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行熄灭。 自燃时可燃物由于受到外界热源间接加热,受热比较均匀,发生燃烧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高,燃烧几乎是在整个可燃物或相当大的范围内同时发生 点燃时,可燃物整体温度一般不高,只有在与明火直接接触处局部温度很快升高而引起燃烧,可是燃烧时旨在热边界发生,然后依据火焰传播特性向可燃物的其他部分传播。 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 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 * 一些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 油品名称 闪点 自燃点 油品名称 闪点 自燃点 汽油 28 510~530 重柴油 120 300~330 煤油 28~45 380~425 蜡油 120 300~380 轻柴油 45~120 350~380 渣油 120 230~240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赤磷 160 聚丙烯 400 吡啶 482 白磷 40 醋酸纤维 482 有机玻璃 260 樟脑 70 聚乙烯 400 松香 216 硫磺 255 聚氯乙烯 400 硝酸纤维 180 一些常见可燃物质的燃点(℃) 1)热值 指单位质量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时所放出的热量。 可燃物质燃烧爆炸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及爆炸力等均与物质的热值有关。 4、燃烧的特征参数 第一节、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2)燃烧温度 可燃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部分被火焰辐射散失,而大部分则消耗在加热燃烧上,由于可燃物质所产生的热量是在火焰燃烧区域内析出的,因而火焰温度也就是燃烧温度。 第一节、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火灾发展过程 熄灭 T 烟气层温度 t 时 间 初起 发展 最盛 减弱 冒烟、阴燃 火苗轰然 烈火熊熊 消减熄灭 第一节、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 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 第一节、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1、火旋风 2、轰燃(爆燃,轻爆) 3、回燃 二、爆炸的基本知识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爆炸的外在主要特征:压力急剧升高。 第一节、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1. 过程快;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 产生冲击波;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使周围建筑物或装置 发生震动或遭受破坏。 特点: 1、爆炸的分类 爆炸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简单分解爆炸 复分解爆炸 可燃性混合物爆炸 轻爆 爆炸 爆轰 能 量 来 源 爆 炸 速 度 爆 炸 反 应 物 纯可燃气体分解爆炸 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 可燃蒸气、可燃液体雾滴爆炸 核爆炸 第一节、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1、 爆炸的分类: (1)按照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分类: A、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因素(如温度、体积、压力)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现象。 特征:爆炸前后物质化学成分不改变。 如锅炉、煤气瓶。 B、化学性爆炸:使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而引起的爆炸现象。 特征: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一节、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 C、核爆炸:指有原子核分裂或热核的反应引起的在几微秒的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爆炸。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