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例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之学继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固曰:“此家人言矣。”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击彘。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应手而倒。太后默然,亡以复罪。 ——选自《汉书·儒林外传第五十八》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回顾】汉武帝之前儒学发展状况 1.春秋: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战国: 经过孟子、荀子总结和改造,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朝: 秦统一后,采用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儒家学派受到打击。 4.汉初: 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治国,但儒学逐渐复苏。 汉初无为治国的原因 汉初无为治国的措施 汉初无为治国的影响 黄老学说的简单定义 汉初实行“无为思想”的原因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班固《汉书·食货志》 ①汉初,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的需要。 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③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汉初实行“无为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班固《汉书·食货志》 ①增加了农村的劳动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材料三:元朔元年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元朔三年夏,匈奴入代,杀太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元朔四年夏,匈奴入代、定襄、上郡,杀略千余人。 ——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四: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五:(汉初)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班固《汉书·食货志》 ①匈奴威胁着西北边疆的安全。 ②王国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巩固。 ③土地兼并剧烈。 结论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材料一: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人为能当之……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知识拓展】董仲舒其人 材料二: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①生平: 董仲舒,西汉广川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年,享年75岁。董仲舒自幼勤习儒家经典,汉景帝时期 ,当上了“博士”。汉武帝时期,其三篇对策都被采纳,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 。晚年辞官,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春秋繁露》。 ②历史地位: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③贡献: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