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剪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师的剪报

大师的剪报 上海 叶永烈 我有幸见到了钱学森保存的剪报,总共629袋,24500多份,装满好几个书柜。剪报,是钱学森的资料库、信息库。他的剪报按照不同的内容,装进一个个牛皮纸袋,袋上写明剪报的主题。有的主题的剪报很多,他就分几个袋,一、二、三……这样编列下去。钱学森有3位秘书。我原本以为,这些剪报大约是钱学森在报纸上画个圈,他的秘书帮助他剪下来。令我惊讶的是,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教授告诉我,这些剪报全是“老爷子”自己动手剪的!在工工整整剪好之后,钱学森把剪报端端正正贴在白纸上,再注明报刊名、年月日,便于日后引用时注明文章的出处。 钱学森喜欢看报。他每天要看的报纸依次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服务员知道他的阅读习惯,每天收到这8份报纸之后,必定按照这一顺序放好,送给钱学森。钱学森逐一看完,必定按照“依次”的顺序放好。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以为有保存、参考价值的文章,就剪下来保存。 钱学森看报很仔细。有一回,他的秘书涂元季告诉他,这一期《参考消息》有一篇文章,介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的母校。钱学森马上回答说,不是一期,是连载了两期! 钱学森的阅读面很广。他不光是看报,而且阅读方方面面的杂志,既有他的专业方面的杂志,如《力学学报》、《中国航天》等等,也有自然科学杂志《科学通报》、《物理学报》、《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还有社会科学杂志《新建设》、《语文建设》、《中国图书评论》等等。钱学森家中,藏有15000多册他阅读过的期刊。值得提到的是,从1958年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直至后来改名为《求是》杂志,他每期必读。 钱学森的剪报习惯,其实早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养成。1950年8月下旬,美国海关无理扣压了钱学森的8大箱准备托运回国的行李。美国联邦调查局在细细审查这些行李时,发现内中有9大本按照不同主题分类的剪报。其中,甚至有关于美国原子能方面的详尽剪报。美国联邦调查局感到不解,钱学森的专业是火箭,并不是原子能,他为什么那样关注美国的原子能研究?这会不会是一种“间谍”行为?后来他们“研究”了钱学森方方面面的剪报之后,终于认定,这是一位高层次的科学家的广博学识的体现。只有达到像钱学森那样的学问层次,才会对众多的科学前沿的研究都给予关注。 1955年6月15日,在美国处于软禁中的钱学森,寄出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先生的信,请求中国政府帮助他回到祖国。为了说明美国政府扣留他的情况,特地在信中附了一份1953年3月6日《纽约时报》关于他在美国遭到软禁的报道的剪报。陈叔通先生把钱学森信件连同剪报当即转给周恩来总理。钱学森信中所附的这份剪报,使周恩来总理看了之后,清楚地知道钱学森在美国艰难的处境,对于争取钱学森回国起了很大作用。 钱学森也注意保存自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剪报,便于自己查阅、检索。1994年7月5日,钱学森在致王寿云等人的信中,亲笔写了一份《钱学森论文艺与文艺理论著述目录》(1980年至1994年),开列了自己的21篇文章目录,这目录极其“规范”,不仅按照文章发表时间顺序排列,而且都按照篇名、报刊名、年月日。倘若是报纸,还注明第几版;倘若是期刊,则写明第几期、第几页。这种精确到报纸的版、期刊的页,体现了钱学森治学的严谨。年过90之后,钱学森虽然仍每日坚持看报,但是毕竟体力有限,已经无法亲自剪报。他只能请身边的服务员代劳。不过,服务员要么贴歪了,要么日期、报刊名写不完整,钱学森不满意。钱永刚说:“我来!”钱永刚贴的剪报,跟钱学森一样规范,钱学森这才满意。 编书情缘 南京 李树平 汪老师搬去河西,一直想去看他。有时是因为忙,有时是因为顾及他身体,一拖再拖,竟一年多没见了。有次我打电话给他,开玩笑说又想让他做本书。电话那头的汪老师笑了,“小李啊,你还以为我年轻哪,我已84岁了啊!” 我和汪老师的编书情缘始于1988年,那时汪老师刚退休。开始是主编《当代小说理论与技巧》,我作为本书编辑,很自豪这书出版后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就是在20年后的今天,它也常常被人在文学论文中引用和提起。1992年前,他又主编了100多万字的写作工具书《写作语典》,前后印了6万多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我们出版社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后来,他又在我的请求下,主编了与《写作语典》相配套的工具书《写作例典》,又是100多万字。后来还因社会需求,主编了60万字的《学生写作语典》。其中,《写作语典》一书被评为华东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编书是个苦差事,而那时汪老师体质比较虚弱,因为长期用脑,睡眠也不很好。可他一旦接受了选题,就会振作精神,全力以赴去做。特别是后来几部大部头的写作工具书,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