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猪的类型品种及其利用
第二章 猪的类型品种及其利用
第一节 猪的经济类型
发展养猪业,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猪种类型和高产品种。所以类型和品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一类型中有很多个品种,同一个品种又会有不同的类型,如瘦肉型猪有长白、大白、三江白等;约克夏猪包括有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划分猪类型的标准很多,有依据培育程度的,分为原始、过渡和培育品种;有依据来源或产地的,分为中国和国外猪种;依据经济成熟性的早晚的,分为早熟、晚熟和中熟品种;使用最多的是根据经济用途来划分的,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三种。
一.瘦肉型
瘦肉型猪胴体瘦肉多,瘦肉率在55%以上,6—7肋背膘厚1.5—3.0厘米。外形的共同特点是: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整体呈“流线型”,体长大于胸围15厘米以上。瘦肉型猪一般性成熟和体成熟较晚,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蛋白质水平,能有效地将饲料蛋白转化为瘦肉,利用率较高。由于将饲料转化为瘦肉的效率是转化为脂肪的2.5—2.6倍,所以这类猪生长快,饲料效率高,如一般180日龄就能长到90公斤以上,料肉比3比1左右。
瘦肉型猪由于背膘薄、皮薄毛稀,故较脂肪型猪耐热,耐寒性差,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性强,适应性差,有时会发生应激反应,出现应激综合征,致使肉质变差,如PSE肉或DFD肉等,这是长期选育背膘薄、生长快、体形长的负面效果。
这种类型的猪较多,如引进品种:长白、大白、杜洛克等;我国培育品种:三江白、湖北白、广西白、浙江中白猪等。
供港瘦肉型猪标准:是以精肉率来计算的,良种猪:精肉率25%以上,相当于胴体瘦肉率55—56%;特良种:精肉率27%以上,相当于56—57%的瘦肉率。(精肉率是猪四条腿的瘦肉(包括背最长肌)占宰前活重的比例。)
由于瘦肉较受消费者欢迎(肥肉中胆固醇含量比瘦肉高39%);经济效益高(瘦肉价格高,瘦肉型猪生长快,周转快,饲料效率高),故商品猪生产主要饲养的是瘦肉型猪。
二.脂肪型
这类猪的胴体脂肪多,瘦肉少,脂肪占胴体比例为40—50%,6—7肋骨背膘厚5—6厘米以上。外形特点是:体躯宽、深、短、矮、头颈重而多肉、体长胸围相等或相差2—3厘米。脂肪型猪一般被毛稀,体质细致,生长慢、饲料报酬低(因脂肪生长耗能多)。我国很多地方型猪都属脂肪型猪,如华南型猪:两广小耳花猪(32%瘦肉率、肥肉+板油占胴体52.69%、9—10个月才长到80—85公斤)、海南猪等;培育的脂肪型猪有赣州白猪。
现在已不再培育脂肪型猪。
三.兼用型
这类型猪的胴体肉脂比例介于脂肪型和瘦肉型之间,瘦肉和脂肪的例大致相同。外形上也介于两者之间,体长一般大雨胸围5厘米,背膘厚3—4厘米左右。我国培育的很多品种都是肉脂或脂肉兼用型猪,如北京黑猪、新金猪、上海白猪、哈尔滨白猪、吉林花猪、新淮猪等;国外猪种如苏联大白猪、中约克夏等。
经济类型实质上反映了猪的生长发育类型,它是可遗传的又是可改变的,比如:胴体和外形上的差异要受到饲养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如肥育方式---直线肥育,控制屠宰时间),所以生产中要注意饲养条件,以发挥不同经济类型猪的性能。
第二节 中国地方优良猪种
一、我国地方猪种的分类
(一)华北型
1.地理分布
分布最广,主要在淮河、秦岭以北,包括东北、华北、内蒙、新疆、宁夏,以及甘肃、陕西、湖北、安微、江苏等五省的北部大部分地区,及青海的西宁、四川的广元附近的小部分地区。
在这一分布地区内,一般气候比较干燥,寒冷,饲料条件不如华南、华中丰富,饲养较粗放,多采用放牧或放牧加舍饲,青粗饲料占的比例较大。
2.特点
体质健壮、骨骼发达(气候干燥、日光充足、土壤中钙磷含量高,放牧能成分运动等原因造成)。外形上表现为:体躯高大、四肢粗壮、背腰狭窄、大腿不够充实、头较平直、嘴筒长、耳较大、额间多纵行皱纹、毛粗密、冬季生绒毛、毛色多数为全黑。
性成熟早(3、4月龄),公母猪4月龄配种,胎产12头以上,乳头8对左右,母猪护仔性强,仔猪育成率高。但增重慢,养一年才能出栏,瘦肉率45%,肉昧较好。
3.代表猪种
东北民猪、八眉猪(甘肃)、河套大耳猪(内蒙)、莱芜猪(山东)等。
(二)华南型
1.地理分布
云南的西南和南部边缘,广西和广东的偏南大部分地区及福建东南角,海南和台湾各地。
这一带饲料丰富(亚热带、雨量多、气温不是最高、夏季长、一年三熟),尤以青绿多汁饲料最多,养猪条件较好。(叶菜类、根茎瓜类、水生、牧草等)。
2.特点
早熟、母猪多在3—4月龄发情,6月龄体重30公斤以上即可配种,8—9头/窝,乳头5--6对,繁殖力较华北型低。胴体易肥,一般膘厚4—6厘米,厚的可达8厘米以上。
外形特征:体躯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