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之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之一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之一:比喻、比拟 考查内容及要求:《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E级。 其中“反复”是新课改后(2007年)增加的考查内容,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考查方式: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考查 手法讲解: 比 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比喻要贴切(指出下列句子所用比喻有何不妥)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7.准确理解比喻句 (1)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2)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 (3)从下面诗句中选出以物喻人的一项(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C.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思,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说明它所说的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 ①比喻句: ②比喻所谈的是 的问题。 (5)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比拟 (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例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

文档评论(0)

84537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