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现代散文选读《绝地之音》学案.docVIP

江苏省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现代散文选读《绝地之音》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现代散文选读《绝地之音》学案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现代散文选读《绝地之音》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绝地”、绝唱‘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2、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3、积累字词。   二、重点难点 通过整体把握,体会绝地之音给作者心灵带来的巨大震撼及作者对黄土高原这方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法指导 1、先归纳每一段大意,再进行整合,进而归纳出各个部分的大意。   2、根据文章中有关捕获绝地之音后的感受的内容分析“绝地”、“绝唱”的内涵及二者的联系(第5段最后,第10段等)   3、在诵读时碰到读不准的字及时做一下记号,读完后,查字典注上正确读音。   四、知识链接 马步升(1963~),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以创作小说、散文为主,兼写文艺评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五、学习过程 (一)加点字注音   1.踟躇(chíchú) 2.恹(yān) 3.骨髓(suǐ) 4.朔风(shuò) 5.攫住(jué)   6.怨懑(mèn) 7.干涸(hé) 8.憩息(qì) 9.挟着(xié) 10.撩拨(liáo)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2、轻描淡写:指着力不多的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3、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三)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 1):魂牵绝地之音   第二部分(2—5):邂逅绝地之音  第一层(2-4)曲折向绝地;第二层(5)绝地闻绝调 第三部分(6—8):探询绝地之音   第四部分(9—10):捕捉绝地之音   六、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绝地”“绝唱”的内涵?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选做题) 答:绝地,指人类生活的绝境,无论是作者在七年前所看到的那块平地,还是几年后所闯入的“与生命无缘的荒漠”,对于人类来说,都是生活的绝境。   绝唱,是绝地生命力的张扬。或者可以这样说,声音只是作者赋予生命力的某种具体形态,是生命力的有形形式。   绝地和绝唱之间的关系:绝地——人的绝唱——人和地的宿命。   七、预习下面导学案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鉴赏课文,感受本文的艺术魅力。   2、归纳文章的主旨,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   二、重点难点  1、作者独特的人性感悟。   2、出奇的选材,巧妙的构思。   三、学法指导 归纳写作特点,一般从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入手。   四、学习过程 (一)朗读、合作、交流 1、(第1段)为什么作者“每一次的讲述,所用的语调、词汇、情绪,甚至描述的事实本身,一次和一次都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答:作者要强调的是主观感受力的震撼,和他对这次经历的独特感受,而不是注重具体形态的描绘。因此即便是不同的描绘“也常使对方泪眼盈盈”。   2、(第2-6段)为什么作者的心“被强烈地震撼着”?    答:(1)“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呵,大沟横断,小沟交错.沟中有沟,原本平展开阔的黄土高原被洪水切割成狰狞的黄土林。”    (2)“这一带的长城在修筑时,充分利用了天然地形,因高而置险,因险而置塞,因沟而开堑,因堑而起垒,千百年来,由于洪水冲刷,原来较为和缓的沟壑现多为绝壁危沟,有些区段的长城高悬于数 十米 、甚至百米的沟崖之上,使残存的一线土垒,倒显得格外威风壮观。”   正是黄土林的狰狞和险要、长城的威风和壮观给作者心灵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3、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自己和导师赶赴营盘梁途中的经历?突出了营盘梁怎样的特点?   答:作者先写“在熹微的晨光里,已能清楚地看见营盘梁的一切”,“似乎迈出一大步就可站在营盘梁上”,但实际上作者他们却“七绕八绕,历经艰难,费尽气力”,“才绕至营盘梁的脚下”。然后写爬山的经过。“陡直的山坡连羊肠小道也无一条”,就在这样的绝地,作者仍然“在无路处寻路,在陡崖中寻找立足之地”,甚至险要到作者自己说“我的脚印,今生今世以至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脚印与之重叠”。这才攀上了山顶。   作者写途中的曲折蜿蜒,表现地势的险要;写上山时无路可走,表现山峰的陡峭。作者极力突出险要陡峭,就是为了凸显黄土林的特点,这里本身就可以称为“绝地”。   4、作者登上山顶后,发现营盘梁是个怎样的城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是一座巨大的城障,城头上攻战、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处处遗迹都透射着当年的威武壮观”。表达了对古代文明,古代历史的赞赏之情。    5、作者为什么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这个平地,这又是一块怎样的平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