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不是人间富贵花 山东省郯城二中语文组???? 刘郁晖 “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是乱世中的一个传奇。景仰这位旷世的词坛奇才,就让我们走近容若,感悟这位清初词坛巨擘丰赡的内野,陶醉于“胸纳幽兰,神容略若”所汩汩涌流的那种真诚、自然、深婉、凄美。 ●【人物小传】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顺治十一年( 1655年)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其父亲就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天资颖慧,少年英才,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生为满人,却痴迷于汉文化;置身于姹紫嫣红、朱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他“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人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纳兰名满天下,靠的不是皇帝的威风,而是他的词。“少工填词,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后人把他的词作《侧帽集》、《饮水词》增遗补缺,结集《纳兰词》,共 342首,成为清代词坛的“千古奇观”。 ●【素材解读】 聪颖早慧,先声夺人 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典型的贵族家庭。政治生活的大背景必然在他思想上形成烙印,开明意识必然深刻于他的观念启蒙过程。 天资聪慧的纳兰性德出乎寻常地利用了良好的条件,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增广见闻。纳兰四岁学骑马,七岁学射箭,十四岁通诗文。作为封建官僚家庭中的嫡传长子,做为聪颖早慧的贵族神童,无疑是明珠夫妇的掌上明珠。家中为他延请的数位家庭教师,都是名扬一方的饱学之士。他的个人天赋也得以被尽早发现、培养。中贵子弟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关顾、举荐,有更多的机遇,这是自不待言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表现出勤奋好学的精神,这使他更锦上添花,较寻常人更一步一层楼,十步一层天。他入太学即为“校长”(国子监祭酒)徐文元看中,并推荐给在朝为官的家兄徐乾学。顺天府乡试,徐乾学又正好是该考区的副主考官。纳兰性德小试牛刀,一考中举。在徐乾学的帮助指导下,他又编辑大型书籍《通志堂经解》,著录《渌水亭杂识》等。在考取进士之前就已经是学有成就,先声夺人的贵族举子了。 世间的一切,皆是因缘的巧妙安排,善待生活顺逆境,方能开展人生光明的前奏,塑写人生的美好。 词高人真,真性情人 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纳兰性德没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气概,也不可能拒绝“皇恩浩荡”,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而他的不务正业照样赢得了皇帝的宠信。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纳兰性德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侍卫”这个职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得到过皇帝无数次的赏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宦漂泊,厌恶金阶伫立的侍卫生涯。率真的诗性遭遇混浊的政治,自然是徒增“胸中块垒”。在一首《忆秦娥》中,他无比怅惘地写道:“长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给自己的,情真意切,言辞优美。尤其是他的爱情诗,缠绵悱恻,感人肺腑,并不比唐代的李商隐和宋代的柳永逊色。 有一颗真心,真实地生活,给自己一种恬淡,给自己一点随意,阳光便会如影随形。 “生馆死殡”,心与境合 大学者吴兆骞因事牵连,被康熙皇帝大笔一挥,就流放到了黑龙江。好友顾贞观为他鸣不平,并向纳兰性德求援。顾贞观的两首《金缕曲》感动了纳兰,于是,他回信说,此事十年之内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但顾贞观并不满意:“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 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何况还得寸进尺,以现在的处世准则看,这岂不是目中无人?但纳兰性德性情率真,毫不在意,只是慨然允诺。 这件事阻力重重,难度可想而知。纳兰性德求助于他的宰相父亲明珠,经过一番斡旋,终于使吴兆骞结束了流放生涯,回到了北京。 吴兆骞回京以后,旋即被纳兰性德聘为馆师,为其弟教授学业。吴兆骞于1684年10月病故,此时纳兰性德人在江南,他得信后立即回京,为吴兆骞操办丧事,并出资护送灵柩回到吴的家乡吴江。 纳兰性德不肯悦俗之人,所交“皆一时俊异”,纳兰性德敬重朋友的品格和才华,对极为真诚,而且他们的究其原因,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缘结《红楼》,情恨悠悠 纳兰性德人长得帅,骑术、剑术、武艺都很高超,诗词文章也堪称一流——这样的人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纳兰性德过得并不快乐,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数字统计: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愁”字出现了九十次,“泪”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使用了三十九次,其他如“断肠”

文档评论(0)

shit0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