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绍兴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绍兴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最幽深寂静的角落里,在小桥流水幽幽泛起的微光中,只要你用心去听,就能感到从绍兴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一脉生气还在那里如同游丝般飘浮着。   绍兴是个人文荟萃的江南古镇,坐上三轮车,寻访一个个彪炳千秋、功垂万古的名人,或许会让你沾上一些灵气。   绍兴飘着酒香,荡着水韵,其风情堪与苏杭媲美。漫步其间,不时能寻到王羲之、陆游、鲁迅等古今名人的足迹,浓郁隽永的人文气息才是绍兴最动人的风景。 今天的攻略就带你踏入这些名人的足迹……?沈园的词   要不是陆游和唐琬的千古绝唱,一处江南随处可见的私家园林也许不会如此游人如织。看沈园,说透了就是去看那堵刻有《钗头凤》词句的断壁,和这一对苦恋着的人儿留下的足迹和泪痕。   沈园原本是南宋越州沈氏的私家园林。遥想当年,陆游亦不过是沈园的游客罢了,开始是与唐琬一起来的,采了菊花,弄了菊枕,后来却是离异后沈园偶遇的无限怅然,陆游所有的爱意和伤心都留给沈园了。从入口处的“断云岩”、“诗境石”,到园中的“问梅槛”、“春水亭”,哪个不是出自陆游的诗句或源于他的足迹?   经历八百年沧桑,沈园被彻底地翻修遍了,留下的古物唯有几口古井而已。不过,到这里的人都宁愿相信这块断壁依然是当年陆游和唐琬写词的断壁,边上黄色腊梅的一缕缕清芳,亦曾被唐琬闻过。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一扫宋词纤艳之风”的陆游竟写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句,可见有一种心痛是可以改变人的习惯思维和创作风格的。忧伤的陆游却是长寿的,活得牙齿都掉光了,他依然三番五次地重游沈园,每次都留下了情深意长的词句。84岁时,也就是他离世前一年,依然不忘与沈园道个别,一句“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写给唐琬也写给自己。   交通指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鲁迅路318号,从火车站乘7路车或旅游观光巴士东线直达。离咸亨酒店和鲁迅纪念馆都不远,打车起步价内可到。   开放时间:7:00 - 17:00   电话:0575  门票:30元(含绍兴博物馆)兰亭的书法   公元353年,王羲之将文朋诗友的37首诗汇成集子,并亲笔写了《兰亭集序》,这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行书”,历代皇宫都以收藏《兰亭集序》真迹为荣。到了唐高宗时,它突然销声匿迹了,传说被唐高宗和武则天带进了乾陵。好在有“王羲之传本墨迹”流传于民间,后人才得以心摹手追这位书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神韵。   时隔千年,兰亭依然是古山阴道上的亮点。在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王羲之眼中的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还在,游人亦可像当年的文人雅士一样游目骋怀,纵情于山水竹木、野鹤闲云之间。   兰亭以流觞亭为中心,周围有鹅池碑亭、御碑亭、右军祠等旧景。来兰亭游玩,最好独行,缓步其间,既能慢慢享受园林的清幽,又能领略历代书法的奇妙。在流觞亭北面有一个气势恢弘的御碑亭。御碑是康熙皇帝钦旨筑造的,正面刻有康熙亲笔摹写的《兰亭集序》全文,据说为世界上最重的石碑。   如今,在御碑亭外,心摹手追王羲之书法的是一群小孩,他们用毛笔蘸着瓷缸里的水,在石板上展示少年王羲之的风采。在我看来,兰亭里最为生动的美景就是这些认真的孩子了。   交通指向: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3、23路公交车或旅游观光巴士西线直达。   开放时间:7:00 - 17:00   电话:0575  门票:40元鲁迅的家和他的书屋   鲁迅给人的印象是勇敢的斗士,而且一度被放大,以致遮掩了他细致敏感的柔情。每次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总是那么真切地听到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鲁迅的文笔竟然优美到了极致。   穿过低矮的屋檐、油黑的木门,百草园碧绿的菜畦一如童年鲁迅所见,而我行走其间,回想鲁迅鲜活的文字,正如“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么富有趣味的男人怎么会是铁石心肠呢?   鲁迅故居的门面没有变,后面却不断地在扩建着,近年又弄了鲁迅笔下的风情馆。作为绍兴的人文招牌,鲁迅以及与他相关的一切都越来越有价了。不过,好在鲁迅离我并不遥远,而他又有很多文字描绘过自己的家。借此我还辨得清哪些是先生曾经见过的,哪些是他陌生的。   “三味书屋”离鲁迅家很近,走几十步路,过一个石桥就到了。这是一个私塾,一个破落家族的院落。屋里的方桌木椅哪个是旧物?哪个留有鲁迅的体温?恐怕都已不可考了。在少年鲁迅的眼里,“三味书屋”是全城最严厉的私塾,因为里面有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这个名叫寿镜吾的老先生为何将私塾起名叫“三味书屋”,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看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一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事实上,读书何止三味,人生何止三味?   鲁迅要不是生在乱世,他本可以不做“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的,他也许可以

文档评论(0)

shit0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