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古典与浪漫的追忆
西方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有多种含义,广义泛指流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狭义则特指以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代表的音乐。后来,凡属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的典范音乐作品,泛称古典音乐。 通常,古典音乐是指18世纪至19世纪20年代产生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 主要特征:优美、均衡、自信、理性。 代表人物: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四乐章) 背景搜寻: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第四乐章是规模最宏大的一个乐章,是凯旋的进行曲,充满了欢腾、光明和胜利的情绪。他使整部交响曲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说明英雄在同命运的激烈搏斗中终于战胜邪恶的黑暗势力而获得最后胜利。 浪漫主义音乐 19世纪初叶至19世纪末叶在欧洲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和创作风格、它的产生、发展与衰落与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特别是随后兴起的民主运动、民族运动密切相关;也与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浪漫主义思潮紧密相关。 主要特点:在思想倾向上,寄情与远离现实的神话和传说,或沉溺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在艺术上,提倡音乐的标题性,强调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重视从民间文艺中提取素材。 主要代表人物:韦伯、门德尔松、舒曼、舒伯特、柏辽兹、肖邦、李斯特、柴科夫斯基。 仲夏夜之梦序曲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19世纪欧洲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出生于富有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音乐熏陶,9岁举行钢琴演奏会,17岁写出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其创作风格温柔舒适、富于诗意与幻想,洋溢着浪漫的气息。 本曲是在音乐中最早以描写神仙境界为题材的作品,莎士比亚的神话喜剧赋予乐曲以童话世界五光十色的梦幻色彩,是音乐中最早以描写神仙境界为题材的作品。 第一圆号协奏曲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 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享年35岁。 协奏曲:一种乐器独奏与管弦乐队协同一起演奏的大型演奏体裁。 莫扎特(Mozart)共写过4首圆号协奏曲,都是为他的朋友伊格纳茨·约瑟夫·洛特格布写的,洛特格布原本是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队杰出的圆号手,是莫扎特家的老朋友,后来移居维也纳,只靠演奏圆号难以维持生活,莫扎特父亲帮助他开了一个奶酪铺子,来支持他的圆号演奏事业。在乐谱上,通常用以题献给富有的保护人的位置上,莫扎特写下如下的题献词:“沃尔夫冈·阿马德·莫扎特为可怜的驴子、牛、小丑洛特格布作,1783.5.27于维也纳”,又在左上角写了“驴子洛特格布”字样。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友情是非常亲密的。 《D大调第1号圆号协奏曲》(Horn Concerto No 1 in D, K412) 第1乐章:快板,D大调,极单纯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是在弦乐伴奏下由第一小提琴表现,有牧歌风格,管乐加入变成合奏。副主题展开后,引出圆号主奏表现第一主题,乐队强奏后,进入第二主题转调部,铺垫A大调后,圆号奏第二主题,进入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由第一小琴奏第一主题,转调而经B小调,借圆号再以E小调重复一次,乐队以合奏结束。圆号回到主调的第一主题而开始再现部。在再现部弦乐再现第二主题,而在呈示部由弦乐表现的经过部副主题由圆号再现,发展成快速音群而进入终结部。 《匈牙利狂想曲》— 弗兰兹·李斯特 (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匈牙利狂想曲》— 弗兰兹·李斯特 第二首最为著名,它的旋律要么缓慢庄严,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要么富有速度感,展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 作于1847年,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种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后一部分称为“弗里斯”,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动画版 一个孩子将为我们诞生(选自清唱剧《弥赛亚》【英】亨德尔 曲 清唱剧——将圣经中的经文谱曲,用合唱、独唱、重唱与乐队演出的、有人物、有情节、有剧情的大型声乐套曲表演称之为“清唱剧”,又称“神剧”、“圣剧”。 清唱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