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研究方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史研究方法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现代性;历史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经验,初步探讨了作为一名初涉该研究领域硕士研究生,如何以比较微薄的学术训练加入并推动现代文学史研究大潮。认为现代文学史研究作为一项专业化的现代学术科目,应该以“现代性”作为立论的依据,必须注重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具备历史的眼光。 正文: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发展经历过曲折与艰难,也有过类似‘显学’的辉煌,但如今已转为沉寂,昔日的风光不再,甚至还面临着一些困扰。”文学史研究作为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也是出现了很多争论。上世纪80年代即有著名的“重写文学史”之争,近两年来又有现代文学史研究“先锋与常态”的讨论,这些争论几乎都涉及到了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些不容回避的基本问题。作为一个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鲜人”,自己虽然也曾泛泛地读过几本现当代文学史著作,最近也曾留意于当前学界关于文学史研究的一些争论,却限于自己知识视野,对于文学史研究本身缺乏相当的或曰“有深度”的思考。但在这里,为了交作业起见,也只有硬着头皮胡乱地说几句。 首先我想将自己的思考范围定在现代文学史这个概念上。长期以来,有关当代文学存在的合理性和当代文学是否可以写史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由于当代文学的划分受到建国后左翼文学力量的断裂的进步文学史观的左右,“当代”这个概念本身就显得十分的可疑。我认为只有“现代性”而没有“当代性”,因为“当代”只有“当下”的转瞬即逝的意义,而没有历史性的意义。所以尽管有洪子诚先生等学者对“当代文学史”研究所付出的巨大辛劳和获取的卓越贡献,但我还是愿意接受这样的观念,即“‘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一个阶段性的文学史概念,完成了其自身的任务;‘当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也已经基本被消解,……而我们的学科唯一能够表明自己身份的,还是‘中国现代文学’。”所以我的讨论也只限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个概念。我想从这个概念的“现代性”和“文学的历史”两个方面展开我的思路。 我们首先要遭遇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进行现代文学史研究?陈平原先生在论及学术史研究时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借鉴,他认为“所谓学术史研究,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莠、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一代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鼓励和引导其尽快进入某一学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学术史的基本功用。”文学史研究作为一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也大约不外乎此吧。这段话本身我觉得还有值得补充的地方,那就是如何面对“现代”这个问题。因为“文学史”本身就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还是陈平原先生的话,“中国学界之选择‘文学史’而不是‘文苑传’或‘诗文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主要体式,明显得益于西学东渐大潮。从文学观念的转变、文学位置的偏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文学史’逐渐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知识体系。”这说明,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个现代性概念,并且具有建构性的特征。 我们知道,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现代性”已经成为我们思考人类人文历史哲学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现代性体现为神学世界观的衰微,人的主体性的张扬,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理想化以及市民伦理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古老的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不管是有意还是不愿,正式进入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现代文学史作为中国近一个半世纪以来遭遇的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表征,可谓担当的是文学现代化的自我证明。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福科意义上的“话语”问题。文学的历史是一个被各种新的权力关系和话语方式不断建构的过程。对文学史的解释模式也同样处于不断建构的过程中。所以现代文学史的诸多论争,如果不将论争的前提放在文学现代性的思考上,那么其论争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现代性是对‘它性’(otherness)与变化的承诺,它的整个策略由以差异观念为基础的‘反传统的传统’所塑造,这使它无法忍受无限的重复和‘乌托邦的厌烦’。现代性与对重复的批判是同义词,这就是为什么只能用一种悖论的方式来谈论现代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进步、变革、求新是现代性理念所拟设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古代文学体式的因循渐变相比,现代文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浮躁有余而积淀不足,其实这也是一种现代性的表现。当然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分裂与矛盾张力的概念。英国社会学家鲍曼认为,“现代性的历史就是社会存在与其文化之间紧张的历史。现代存在迫使它的文化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这种不和谐恰恰正是现代性所需要的和谐。”这个张力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的对抗与冲突。这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里不展开讨论。我只想说明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历经现代性洗练的一个侧面,其中所包含的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的冲突和弥合理应

文档评论(0)

popo7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