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试验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西高速公路网厦沙线三明段 预 应 力 锚 索 总 结 报 告 预应力锚索基本试验总结报告 工程概况 -------,该坡高约33.8米,为类土质边坡,上部坡积粉质黏土,厚度约6米左右;其下为全风化大理岩,厚度约17米;强风化大理岩,厚度约为18米。该边坡属丘陵地貌,山坡较陡,未揭露地下水。为保证边坡稳定,因此综合考虑采用拱形骨架防护结合预应力锚索加固方案。 该坡分四级防护,中间设2m平台,由下而上坡率和防护措施为:第一级1:1.0, 预应力锚索框架内喷播植草和拱形骨架植草护坡; 第二级1:1.0, 拱形骨架植草防护; 第三级1:1.0, 预应力锚索框架和拱形骨架植草交错布置; 第四级1:1.25,拱形骨架植草防护.两侧坡率按实际地形情况做适当调整。 该坡试验孔三个,锚索长度均为28米,锚固段均为8米。 二、基本试验目的与依据 1、基本试验目的 基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设计采用的工作锚索的性能各组成部分的综合性能、锚固地层设计参数及合理性、同时考虑有关锚索体在搬运、储存、安装和施工过程中抗物理破坏的能力。 确定该边坡地层中锚索的极限承载力和安全系数; 揭示在该地层条件下影响锚索锚固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检验锚索工程的施工工艺; 校核设计参数,为高边坡锚固工程的动态设计提供有关参数,确保锚固工程的安全、经济、合理。 2、试验依据 (1)、《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 (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3—95) (5)、高边坡锚索设计文件及相关通知。 三、锚索试验方案与计算 1、试验方案 本合同段锚索设计为压力分散型,每束6根¢15.24无粘结钢绞线,分三个单元布置,设计拉力为700~750KN,超张拉荷载为770 KN。锚索张拉分为三个步骤: (1) 进行整体预张拉,拉力为10%设计值(即70KN),以消除锚索非弹性变形; (2) 分步进行差异荷载补偿张拉; (3) 对锚索进行整体分级张拉。 (4) 试验设备:本次试验----千斤顶,型号YCW100,压力表为上海晨仪仪表有限公司制造,器具编号0112-1,型号规格(0~60)MPa,其校准方程y=0.0526x,其中: x为千斤顶拉力(KN),y为油表读数。具体详见标定证书。测量锚索位移量采用游标卡尺。 (5)依据试验张拉设备标定的回归方程: y=0.0526x, 及表01(详见《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编制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表、荷载与油表读数关系表,明确张拉顺序。 表01 锚索基本试验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 加荷标准 循环 加荷等级(A·fptk%) 加载 数最大加载量 卸载 初始荷载 ─ ─ ─ 10% ─ ─ ─ 第一循环 10% ─ ─ 30% ─ ─ 10% 第二循环 10% 20% 30% 40% 30% 20% 10% 第三循环 10% 30% 40% 50% 40% 30% 10% 第四循环 10% 30% 50% 60% 50% 30% 10% 第五循环 10% 30% 50% 70% 50% 30% 10% 第六循环 10% 30% 60% 80% 60% 30% 10% 观测时间(min) 5 5 5 10 5 5 5 具体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表 加荷标准 循环 加荷等级 加载 数最大加载量 卸载 初始荷载 ─ ─ ─ 10% (70) ─ ─ ─ 第一 循环 10% (70) ─ ─ 30% (210) ─ ─ 10% (70) 第二 循环 10% (70) 20% (140) 30% (210) 40% (240) 30% (210) 20% (140) 10% (70) 第三 循环 10% (70) 30% (210) 40% 240 50% (350) 40% (240) 30% (210) 10% (70) 第四 循环 10% (70) 30% (210) 50% (350) 60% (420) 50% (350) 30% (210) 10% (70) 第五 循环 10% (70) 30% (210) 50% (350) 70% (490) 50% (350) 30% (210) 10% (70) 第六 循环 10% (70) 30% (210) 60% (420) 80% (560) 60% (420) 30% (210) 10% (70) 观测 时间 (min) 5 5 5 10 5 5 5 施加应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