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經筋病变临床体征及检查方法
經筋病變臨床體征及檢查方法
參考鏈結:/zyzt/zyzj/zjlc/zl/200508/zyzt_103041.html
一、經筋病變;陸床陽性體征概念
(一)經筋病變體征概念
經筋病變體征,是在經筋體系所屬的肌筋膜帶及結締組織等,人體軟體組織病變所形成的臨床病態形證表現。由於這組人體組織結構體系龐大、成分複雜,起止、分佈及功能各異,並形成縱橫交織狀態,故經筋病變臨床體征,具有廣泛性、多形性等待點。臨床檢查時,需根據經筋的不同分佈部位、不同組織性質,來加以識別確認。經筋病變體征,在經筋學科換稱為經筋病灶。
(二)經筋病變體征檢查任務要求
1.按醫療常規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常規化檢,以瞭解全身健康狀況,並為進行特殊檢查提供基礎依據。
2.對基礎檢查發現疾患可疑跡象,進行必要的特殊檢查,以明確疾病性質。
3.對經筋病症可疑的惡性變及骨性病變,要加以鑒別和排除。
4.進行經筋專科有關檢查。如肌電圖檢查,電刺激興奮點檢查,經絡測定儀檢查,經穴區帶檢查,內臟皮膚反應過敏區檢查,經筋病灶檢查等。
本節重點介紹經筋病灶檢查的手觸查灶法。
(三)經筋查灶法的地位作用
經筋查灶法在經筋療法的應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發揮積極的作用。
1.它於人身軀體直到200多個經筋穴位,填補了古醫籍中十二經筋圖線缺乏經筋胸穴的缺陷,為經筋療法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2.查明上述的經筋腦穴,具有定位準確、得氣顯著、治療功效特殊等待點,為經筋療法形成高療效的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為針灸探索高效、特殊腦穴,提供重要途徑。
3.經筋查灶法,在明確經筋病症具有單純型的經筋病灶喻穴點的基礎上,深入查明複合型的經筋腧穴,具有點一線一面一多維性的特點,為經筋療法確立由點的局部治療,發展成為點、線、面及多維性的整體辨證施治,提供了科學依據;在臨床運用中,對經筋病症的施治,產生了原發與繼發、標與本並治的效應。
4.經筋查灶法,揭示出經筋病症臨床表現具有多種特性,如結灶性、瘀滯性、累及性及累及演進性、牽涉反應性、收縮性及收縮失均性、致疲勞或緊張性、隱蔽性、壓迫性、症狀類似性等,對解決臨床醫療面臨的諸多課題,產生了積極作用。
5.經筋查灶法,首次在醫界揭示出48種難治病及病因未明疾患,存在經筋病變的致因,對醫治奇難雜症具有現實意義。
二、經筋病灶檢查
經筋病灶檢查,即經筋臨床陽性體征檢查,簡稱經筋查灶,是經筋專科恃有的檢查方法。本檢查法,以雙手密切配合的物理觸診檢查為主,查明經筋病灶所在部位、形證特點,及其連鎖反應規律,為臨床施治提供依據。多年的臨床實踐說明,本檢查方法具有靈敏度高,識別力強,定位準確、操作方便、實用,安全可靠等優點,是目前解決經筋病症疑難課題便捷的有效的檢查方法。
(一)檢查前準備及檢查程式
病人一般取臥位,醫者於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基礎上,進行經筋查灶檢查。全身性查灶,一般的檢查順序是從頭部起始,延及頸、肩、胸、腹、背、腰及四肢。首先從中瞭解病人軀體所患經筋病變的大體情況,接著對重點病區及繼發連鎖反應形成的體證詳細檢查,以全面查出明顯的及隱伏性的陽性病灶體征為目的,記錄病灶的分佈部位,為分別分次施治提供依據。
(二)檢查方法及技術要求
檢查方法:採用手觸診查法。兩手密切配合,左手著重協助固定診察部位及提供診察之方便,右手根據所檢查部位的生理形態、肌筋的厚薄及層次、正常組織的張力、結構形狀等情況,分別運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與四小指的握合力(即指合力),構成主要探查工具。同時,運用指力、撐力、腕力、臀力及時力協調配合,對行檢區域,作淺、中、深層次、由淺而深、由輕而重地,以循、觸、摸、按、切、拿、彈撥、推按、拔刮、鉗掐、揉捏等手法行檢。通過正與異觸覺的對比方法,結合患者對檢查的反應,識別陽性病灶是否存在及其表現的特徵、所出部位的所在,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等,以確定陽性病灶。對於一時難以認辨的病灶,需作反復的複檢,或作會診檢查及待殊檢查。對可疑菌性感染、惡性變等異態病灶,要及時作相應檢查,鑒別確診。
技術要求:對行檢查的技術基本要求是,①對行檢的部位區域的生理結構狀況熟悉;②能夠發揮拇指指尖及指腹的靈敏作用;③切實學會使用指合力的功能作用;④雙手密切配合,能及時、準確地發揮及認辨陽性病灶;⑤具有識別真假陽性病灶的能力;⑥查出陽性體征,具有疾病形成性質,要用通盤考慮的聯繫思維方法去認識。
(三)軀體陽性病灶高發區及病灶形征特點擇述
在對經筋病灶的行檢中,應特別注意高發病區域的重點檢查,及病灶連鎖反應區、線的檢查,在此基礎上再作多維病灶的檢查。這是經筋病灶檢查及治療的關鍵課題之一。
據古代醫典十二經筋圖線形成原理,結合人體動態活動的考究認定,由於機體的動態活動產生具有猶似醫典十二經筋的牽拉線力作用。當這些線力群“超閾限”地作用幹應力點時,便可導致應力點發生病理性筋結點(病灶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