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优化]
2011年高二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一.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例子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禾 熟 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老牛粗了③耕作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孔平仲:北宋诗人。曾屡遭贬谪,做过地方官吏。②窦:深潭。③粗了:大致了结。
(1)诗人是如何表现题目中的“禾熟”的?请结合前两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①首句直接描写果实累累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浪翻涌,香气袭人的丰收景象;②次句通过流水落于溪潭上的清越声响来衬托打谷场上繁忙的劳作之声,表现出农人的丰收喜悦。(直接描写1分,声音衬托1分,丰收景象、丰收喜悦1分,总3分。其他合理表达,酌情给分)
(2)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自己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担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相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②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了却繁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每点2分,总4分)
例子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
(1)本词最后两句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田园朴的喜爱和赞美(或: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1分);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满(或:对不屈精神的赞美)(1分)。【换为: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或:对不屈精神的赞美);(1分)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满(或: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1分)】
(2) 协调。(1分)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朦胧,颜色深暗,(1分)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1分)。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颜色深沉),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1分),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有了动态美(1分)。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农村美景相协调(考生此题分析如无总起,但有总结,此处亦可得1分)。【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学生在答题时如果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没有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没有对其艺术表现力的分析,则“寒”“点”处不予给分。改题时要特别落实题干中“大胆”“巧妙”以及“寒”“点”的分析】
例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歌描写了哪些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第1题详解参考答案:1内容:首联写自己晚年“万事不关心”的情况;中间两联写自己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情景;尾联含蓄的指出,人生穷通的道理,还是渔父有心得呀。
思想情怀:此诗借对官场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现出作者晚年恬静淡泊、乐山乐水、隐逸自在、自得其乐的情怀。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走向高考》化学1-1-2[优化].ppt
- 2011发动机拆装初赛复习资料[优化].doc
- 2011届闵行区二模语文[优化].doc
-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6课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件(第2轮浙江专用)[优化].ppt
- 2011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检测试题11[优化].doc
-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2正确书写规范汉字[优化].doc
- 2011喜力欧冠桌面足球赛策划方案0215[优化].ppt
-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_第三节__曲[优化].doc
- 2011年2月份第4周煤炭市场综述[优化].doc
- 2011寰城南方国际孝感商城营销策略总纲[优化].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