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漫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漫画型选择题在考试中经常遇到,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这类试题便可迎刃而解。现将这些技巧归纳如下。 1.读懂“本意”,理解“寓意”,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漫画中的事物是表达命题者意图的载体。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通过漫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言语以及漫画标题等去分析、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和深化的作用;漫画的标题对抓住命题者的意图和漫画的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提示的作用。阅读时将漫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思想。 2.理解题干,分析选项,明确题目要求。分析选项,不能单纯看选项本身的对错。漫画选择题中的选项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倡导,题干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选项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选项不选;另一种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题干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选项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解析】 漫画中是美国正在给坐在“军国主义”凳子上的日本进行“取消赔偿”和“重新武装”,而声明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波茨坦公告》却被扔进了垃圾桶,这反映出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由原来制裁日本转变为扶持日本,试图把日本建立成为一个反共反苏的堡垒,故选B项。 【答案】 B 误 区 警 示 【错解】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认识不清,没有看到“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二战后,由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双方互感“安全威胁”,再加上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推波助澜,最终导致“冷战”局面的形成。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正解】 C 【易错诊断】 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错解】 A、B、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冷战”的定义。“长时期的和平”反映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本身表述有误。 【正解】 C 【易错诊断】 “冷战”不等于没有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随 堂 练 习 解析:材料表明,该报告实际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它被美国决策层采纳,由此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故A项正确。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和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B、D两项错误。欧洲复兴计划也即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C项错误。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看,“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国家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马歇尔计划有关,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解析: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及美元符号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1947年”“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等信息分析可知,美国的行动应该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答案:C 解析:朝鲜半岛和德国的分裂是二战后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所以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片段二:剑拔弩张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时间 派别 观点 20世纪60年代 “修正派” 美国对苏联控制的东欧进行经济渗透,试图迫使苏联接受西方提出的战后解决方案。随着美国经济和政治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防御措施 20世纪70年代 “后修 正派” “冷战”是美苏两国利己主义政策和一系列错误与误解的结果 片段三:功过是非 材料一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材料二 正是在东西方“冷战”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